新华社加沙10月12日电 通讯:巴勒斯坦父子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
新华社记者赵悦 杨媛媛
“想体验乘火箭的感觉就坐中国高铁吧,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比火箭还快!”巴勒斯坦商人、巴中友协执行秘书长叶海亚·萨利赫在家中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
叶海亚的家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郊区,用当地独具特色的白色耶路撒冷石建造,但屋内的陈设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清明上河图》印刷品、花鸟画挂在客厅最显眼处;民族玩偶、兵马俑复制品等摆设随处可见。
如今年过50的叶海亚20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学习,之后回巴勒斯坦经商,现在还为促进巴中友好奔忙。“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阶段。我每隔一两年就要去中国,走访的很多城市每次去都有新变化,有些城市再去时已经面目全新,几乎认不出来了。”叶海亚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他看到的不同时期的中国。
叶海亚回忆,他初到中国时,与人沟通时经常要用中文说“听不懂”,这些年在中国城市里很少担心用英语会遇到交流障碍;前几年刚和中国朋友学会如何用一张公交卡轻易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去年又要开始学习如何用手机呼叫出租车,如何扫二维码支付各种费用。“我感觉现在中国生活的方便程度要好过很多发达国家。”
叶海亚的生意、生活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腾飞,让百姓生活富足安康,甚至同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也息息相关,叶海亚对此有真切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心,因此把大儿子送到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学习,让他在见证中国发展的同时,学习先进经验,日后帮助巴勒斯坦发展。”他说。
采访中,叶海亚拿起中国品牌手机,特意用微信和远在中国的大儿子伊利亚斯视频通话,叮嘱他要努力学习知识,学好汉语,关注中国的国家发展方略。叶海亚盼望,他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中国学习、工作。
20岁出头的伊利亚斯刚到中国不久,他在同记者的沟通中谈到自己对当今中国的印象:高科技、移动互联网等为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身在异乡,想念巴勒斯坦美食时,我会从中国网站上购买所需的食材;日常的中国美食外卖更是随叫随到,方便快捷。”伊利亚斯告诉记者,远隔千山万水的父亲给他提供小额生活费时,只要在巴勒斯坦的手机上通过网银向其银行卡转账美元,他就可以立刻在中国任何一台自助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这在其他很多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伊利亚斯认为,与生活上的便利相比,中国的安全与稳定更让其向往。他说,在冲突与战火不断的巴以地区,由于受到封锁和限制,几十公里的路程往往要半天时间才能到达,而这个时间在中国意味着可以到达一千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中国青年大多思考未来如何创新与创业,而同龄的巴勒斯坦青年则在苦苦渴望和平与自由的到来,努力寻求摆脱家园被占领和人身安全时刻受威胁的困境。
采访中,这对巴勒斯坦父子都谈到,相信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将进一步深化,为中国、巴勒斯坦以及世界的未来带来令人鼓舞的变化。
经贸上,中国是巴勒斯坦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政治上,中国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叶海亚相信,中国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寻求独立与解放的事业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叶海亚说,中国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始终如一,中国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也是真诚、无附加条件的,让巴勒斯坦人民感到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