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双创”精英聚集于此,而成都也展示了“双创”带来的蓬勃动力。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成都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打破国际垄断的超导磁共振系统、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全球首创的3D打印血管……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此诞生,一大批“双创”人才在此闪耀光芒。

朱琳琳就是这些“双创”人才中的一员。在成都打拼7年之后,朱琳琳的团队研发推出了全球第一颗高集成度、集7颗芯片于一体的NANO多应用物联网模组芯片“黑晶芯”。

为了留住朱琳琳这样的人才,成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该市秉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在全国率先建立包含176项“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政府服务清单”的人才管理服务“三张清单”。

成都还大力推进“蓉漂”计划,制定出台“出入境改革创新15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分类施策,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医保、创业扶持等精准化多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加快构建符合城市需要和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本协同发展体系。

如今,成都展现出强大的人才“虹吸效应”。该市已聚集56所高校、6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3家创新创业载体、近500万各类人才,创新创造资源加速积聚。

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短短10个月,在蓉落户的本科以上人才累计达到17.6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30岁及以下青年人是落户主力军——14.14万人占到人才落户总数的八成。

成都地处西南内陆,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开放起步相对较晚,但“一带一路”倡议让成都迎来了开放引领发展、迈向世界的重大历史机遇。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成都通过破除开放区位、平台、通道制约,已由曾经的“蜀道难”变为现在的“全球通”,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纽带,106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达全球,蓉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100列,借助通达之线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古时候,蜀道难于上青天;今天,成都让我们与世界轻松相连”——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创业者的这番心声获得了共鸣,更见证着这座西部城市的“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