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广州。广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四十不惑,壮心未已。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长卷徐徐展开,“广州”这个名字不仅在“卷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与时俱进,贯穿全篇。

在这片“田”,改革的种子破土而出。40年来,广州以一股敢闯敢试敢干的锐气,一次次突破体制改革“痛点”,创下无数个“全国第一”——1984年,广州率先在全国“顶风”放开蔬菜价格,打响价格改革“第一枪”;两年后,拟定全国最早的开发区条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1987年,全国第一个劳务集市在广州越秀开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首次实现“双向选择”……当改革步入“攻坚期”“深水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放管服”改革次第展开。

在这扇“窗”,开放的中国放眼全球。作为全世界唯一一座千年不衰的港口城市,开放是深入广州城市骨髓的基因。1983年,内地首家涉外宾馆白天鹅宾馆在广州沙面建成开业,若干年后它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地标”之一。弹指间,曾助推无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已走过六十载岁月。从去年的《财富》全球论坛,到今年闭幕不久的世界航线大会,再到明年的世界港口大会,发力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广州正不断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这座城,奋斗的芳华永远十八。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民朝气蓬勃,奋斗的城市历久弥新。广州在改革中破茧,在开放中成长,在奋斗中蝶变。去年,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GaWC公布2016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广州首次入围Alpha-级,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而站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交汇点上,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广州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佳实践地。

……

我们登高回望,杀出一条血路,敢为天下先,再向虎山行。

我们抖擞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明确“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8月12日,在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前,省委书记李希作出批示,要求广州扎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广州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着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要素,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推动广州发展,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改革试验的田

2018年9月,在热火朝天的机械轰鸣中,一座全球顶级制药工厂在广州中新知识城现出雏形——总投资达22亿元的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逐步揭开神秘面纱。它的特色是“KUBio模块”,像积木搭房子一样把上百个定制模块重新组装为一座复杂的工厂。无论是缩短建厂周期还是灵活定制药物的能力,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制药工厂都有独特的优势。

这座落户于广州的“积木工厂”,反映的正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各类先进制药企业快速布局勇拓市场的时代背景。估值万亿元级别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尚在不断扩大,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多个先进制造业正在涌现着大量时代性的机遇——这是中国的机遇,更是广州的机遇。

敢想敢试敢赢,广州一路生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始终把自身放到国家大局中确立发展定位、谋划战略举措,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40年来,在每个涌现出机遇的历史关口,广州从来不惮于“第一个吃螃蟹”。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进行价格闯关、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鼓励非公企业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依托开发区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再到90年代率先在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今自贸区发展中形成的391项改革成果有121项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GDP总量由1978年的43.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1503.15亿元,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1.09:27.97:70.9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70%……这正是一次次锐意改革自我、一次次把握住时代机遇所取得的成就。

制造智造创造,广州谋篇布局——

近年来,广州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全球视野、全国领先、支柱培育、多元支撑”的思路,重点发展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不断完善智能装备、现代造船、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电气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条,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广州创造”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广州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此前连续3年获评中国“机遇之城”榜首;推动市场准入从以正面清单为主向以负面清单为主转型,出台《关于将一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区实施的决定》,2011年以来,分9次下放市级事权521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点,深化“证照分离”、综合执法等改革,政府审批事项从2700多项减少到191项、精简率90%;开展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出台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20项重点措施,推出支持“民营经济20条”,让民营与国有、内资与外资、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获得平等发展机会……

锐气朝气勇气,广州矢志向前——

总部位于广州的瑞松科技,其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集成综合能力目前在中国位居前列,除了工业领域外,在民生工程中也提供了诸多的典型案例:广州塔、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这一串由瑞松提供智能焊接工艺技术方案参与建设的项目名字,是这个“第一”地位的最佳注解。

“回顾经历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走过典型的‘贸工技’三步发展的过程。”瑞松科技创始人孙志强说,每一步的精准落脚,都离不开自主创新的强烈渴望。城市的营商环境与创新环境对他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近年,广州明晰通过“IAB”计划,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和黄金窗口,在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旧动能转换“接力跑”中,方向明确,步履稳健。

创业者的信心不仅折射出广州改革营商环境带来的良好预期,更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广州的实践表明,改革二字不仅意味着制度的优化,更是一种精神的确认:改革是一场以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的攻坚战役,唯有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大胆创新的勇气,才能攻坚克难,开创新局。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广州仍大有可为。

开放中国的窗

1983年春天,一座美如梦幻的白色建筑,在三江交汇的白鹅潭边诞生。这座中外合作建成的内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被誉为“改革开放地标”的白天鹅宾馆,为当时的广州人,甚至是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透过这扇窗,高贵的“白天鹅”出人意料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时,国内的涉外酒店都是“闲人免进”,唯独这座五星级酒店“四门大开”,让普通市民免费参观。踏足宾馆的游人绝对不会错过与标志性景观“故乡水”合影留念的机会,这也让白天鹅被誉为当时中国最亲民的五星级酒店。

开业30多年来,白天鹅宾馆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新形象的一扇窗口,白天鹅宾馆也接待过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振翅高飞的白天鹅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这座城市开放与创新的真实缩影。

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广州是一座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城市。以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为标志,从1979年在全国开创中国酒店业引进外资先河,到1984年被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随后设立广州开发区,再到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南沙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自贸区(广东)南沙片区……广州的开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一伟大历程不仅是中国开放发展的有力见证,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生动写照。

沿着珠江河畔一路东行,琶洲岛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广交会每年春秋在此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于此,新时代的开放故事,在此续写。

哈利·赛亚丁是华南美国商会会长,他的办公室就坐落在琶洲大道东的国际采购中心。望着窗外拔地而起的高楼,这个与广州结缘20多年的美国人感叹,曾几何时,他所在的这栋楼还是琶洲几乎绝无仅有的高层建筑。哈利回忆,1992年第一次参加广交会,那时由于广交会场馆紧张,很多供应商将摊位直接摆到了东方宾馆和中国大酒店的宴会厅里。

“广交会搬到琶洲展馆后,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他看来,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通过广交会的窗口,为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1993年,我曾在东莞办能源厂,那时候要从海外进口很多设备,请来国外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培训中国员工。而在近20年后,我在菲律宾开设的能源项目,则由中国公司负责建设,找的是中国专家,购买中国设备。”

广交会被认为是外贸进出口平台的一面旗帜,也是观察见证“广州速度”的窗口。1987年到2017年的30年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66倍,出口商品从最初的土特产品、中低档工业品为主,到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去年广州在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开放的窗口越开越多,合作平台“步步高”——

如果用六个字概括广州的对外开放,那就是“引进来,走出去”。截至目前,广州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累计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850亿美元,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广州企业投资遍布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4家企业在海外从事研发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广州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新增投资项目3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6.2亿美元。

自1984年广州获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在黄埔设立广州开发区,经过30多年来发展,初步建立起大湾区—功能区—自贸区的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体系。广州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空港经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长为标志性的对外开放发展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一批新型国际合作平台迅速崛起。

开放的列车越开越快,湾区发展“加速度”——

“呜——”一声汽笛长鸣,1979年4月4日,中断30年之后的首列广九直通车准点从广州站驶出。对于刚刚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尚在萌芽阶段的中国来说,这条178公里长的铁路,成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互动的“亲缘”。中国这列“东方快车”在对外开放的轨道上昼夜不舍,滚滚疾驰了近40年后,终于迎来大升级、大提速。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广州南至香港西九龙高铁最短运行时间仅47分钟,粤港之间进入“超级直通车”时代。

要建设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湾区城市群,需要世界级的航空、航运枢纽支撑。广州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当仁不让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白云国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6584万人次、航线覆盖全球220个航点,居国内第三。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拉近世界“朋友圈”——

作为一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广州襟山临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岭南人强悍坚韧、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性格。广州既向世界打开大门,也主动出击,登上国际舞台展示魅力。刚刚过去不久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第4度迎来“广州之夜”,而此前一周,广州才刚刚主办了被誉为全球民航界“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世界航线大会。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大会……广州不仅组团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论坛,还作为主场承办国际级高端会议。不仅政府官员主动“走出去”对接世界500强,还带领本土企业到国际平台亮相,让世界认识广州。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从零星到众多、从单一到系统,截至目前,驻穗总领事馆62家,与全球70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

永远年轻的城

今年年初,广州日报的社评文章《奋斗的城市永远年轻》走红网络,引发全国性共鸣。热文“刷屏”的背后,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自己作为奋斗者的身影,也是广州这座城市永远向前的奋斗姿态。

40年来,广州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诞生了一代代锐意进取的领军人物。他们敢闯敢拼的奋斗故事在岭南大地不断上演,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这座城市也报以奋斗者们以开放的环境与公平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与福祉。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的夏天,一部名为《雅马哈鱼档》的电影诞生于广州。电影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户的奋斗故事,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张亮丽广东名片”。

《雅马哈鱼档》原作者、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章以武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率先开放了鱼鲜、水果、蔬菜和三鸟(鸡鹅鸭)市场,青年们领了牌照,纷纷在马路转角、窄街小巷设档摆摊,大有春风扑面之感。正如章以武在书中写到的,20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南粤大地上,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那时候,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开始在广州创富,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借锅开小食店起家的容志仁、第一个领牌执业的陈兴昌、开办“何植记鞋厂”的何炳父子、长堤大马路“胜记”老板温万年……他们从曾经被人看不起的“街边仔”个体户到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以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大胆推动着改革的历史车轮前进,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新变化。

这部充满“鱼腥味”的广州电影,在北京试映后掌声四起,当时,一些北大学子甚至感叹“广州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许多人看了这部片子后被点燃了追梦的心,从五湖四海奔往广州。“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成为一时佳话。在这背后,正是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让无数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们投身到奋斗的时代浪潮中。

八方梦想家,广州创业去。

“我经历过做汽车的每一个阶段,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1978年底,18岁的曾庆洪进入广州汽车修理厂,成为了一名汽车修理工。在广州汽车工业摸爬滚打近40年的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先生见证了广州汽车工业的成长。从最初“广州标致”资不抵债,广州人的汽车梦跌入谷底,到寻求对外合作重组广州汽车,广汽在“广州能不能搞汽车工业”的质疑声中迎难而上。随着1999年3月第一辆雅阁下线,广汽以几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017年,广汽集团产销已经突破200万辆。

1995年,24岁的青年丁磊从宁波南下广州,2年后创办网易,寓意让上网变得更容易,仅仅5年后,网易就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丁磊说:“网易在广州已经21年,我1997年在广州创办网易,从零起步,是这个城市包容我,给我机会。”在他看来,广州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让每个人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取得成功。

比丁磊早一年到广州的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带领团队开发出“连接一切”的微信。如今,位于海珠区的TIT创意园至今仍作为微信的发迹地,向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全面辐射。鲜少公开接受采访的张小龙,虽未表露过对广州的情感和评价,却用行动证明了一切——在广州一待就是24年。

“这是这个时代赋予广州特有的机遇。”2009年,决心创业的广州青年黄灼发现,中国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如果跟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物种”——智能硬件,从而打造万物互联的世界。而处于珠三角、坐拥良好硬件制造产业环境的广州,提供了物联网创业绝好的机会。此后,黄灼和团队创办了“机智云”。经过近10年的发展,机智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之一,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

初心不曾改,奋斗最精彩。

奋斗,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代名词,早已家喻户晓的院士们同样保持着年轻时的初心,敢于竞争,容得下失败,方能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年逾八旬80岁的院士何镜堂没有选择颐养天年,如今依然在建筑设计一线“拼杀”。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历史文脉起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到新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西塔,都是他的手笔。

“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不断创新和超越自己。”比何镜堂还年长两岁的钟南山院士也从未停止在医研道路上跋涉前行,他笑称自己为“80后”,当听到鼓励院士专家创业的呼声,他再度从零起步,成为一名创客,与众多普通创业者一起,在广州创交会打响了“钟南山团队”的招牌,为的就是实现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的渴望。

从何镜堂、钟南山,到曾庆洪、张小龙、丁磊、黄灼,他们以自己的奋斗人生,活出了广州人的精气神,也塑造了这座千年商都始终年轻的活力密码。这背后是,广州落实“1+4”人才政策,实施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开创突出以人才集聚引进项目的招商4.0模式,在科技项目中建立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开放、自由、宽松的创新生态。如今,一批有梦想的人正上演着新一轮的广州奋斗故事。

40年改革开放,40年筚路蓝缕,40年非凡成就。一路来,广州始终保持着奋斗者的姿态,不断冲破束缚,拥抱创新。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将立足于世界级大湾区和城市群建设加强战略谋划,在拓展领域扩大开放中培育引领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这座城、这些人,一路奔涌的澎湃心潮已累积40年改革开放的势能,在追逐伟大梦想的新时代,这份壮志豪情更将一往无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魄力十足的新动能。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石善伟、余骏扬、吴城华、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