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天津滨海新区人气爆棚。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中新天津生态城、“最美图书馆”滨海图书馆,向天南地北的游客展示一个繁荣宜居的智慧新城。

渤海之滨这片热土,见证改革开放时代传奇:30多年前,这里大部分是盐碱荒滩;20多年前,这里以“一只机(传呼机)”“一碗面(方便面)”著称;10多年前,这里靠传统制造业领衔;5年前,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悄然崛起;而今,绿荫掩映的现代化新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此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勉励“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滨海一直都在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叶迪生由衷感叹。

从窗口到高地

开发开放,成为血脉和基因

滨海新区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创新就是滨海新区的根和魂。

198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我想怎么也得有片厂房吧,到地方一看傻眼了,一片盐碱荒滩。”叶迪生回忆。

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不到两岁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在盐碱滩上顽强生长的开发区创造出亮眼的“滨海速度”。为满足企业需要,这里安装了天津市第一台程控交换机,“当时家庭装部电话要等3个月,我们提出,企业电话必须3天装好,多出的钱开发区管委会补贴。” 叶迪生说。

快速提升的,还有发展理念。“服务也是生产力”“企业先赚钱,政府后赚钱”“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盐碱滩上破土而出的改革精神、开放胸襟、创新魄力,成为渤海之滨这片开发开放新高地的血脉和基因。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第二个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紧紧抓住根和魂,滨海新区成为国内对外开放区域形态最为齐全的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19年在全国开发区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滨海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港保税区诞生全国第一个空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创全国面积最大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多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吸引1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近400个项目,年实际利用外资超百亿美元。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获得新动力,跑出加速度。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扩大开放实现质的飞跃,截至目前,90项改革任务、175项制度创新基本完成。如今,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在这里注册,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资本向这里集聚。

“空客和滨海新区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我们对下一个10年信心满满!”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今年是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投产运营的第十个年头,这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以外设立的第一条A320系列飞机生产线,已完成总装并交付飞机近400架。去年,A330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也在滨海新区建成投产。

“过去有公司想租赁国内组装生产的飞机,要跑到欧洲办手续,现在东疆帮您搞掂!”东疆国际航运与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晖说。创新融资租赁模式,地处天津自贸区的东疆保税港区成为继爱尔兰后全球拥有飞机资产最多的租赁聚集地。

从深水区到无人区

先行先试,改革永远在路上

国家博物馆一角的展柜中,躺着一枚公章。

2014年,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109枚公章精简为1枚,在全国率先破解“公章围城”顽疾,取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大突破。

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既要搅动“深水区”利益格局,又要和“无人区”新问题短兵相接。

自2006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滨海新区先后实行了两轮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七大功能区,成为全国同类区域部门机构最少、人员编制最少的地区。

改革永远在路上。七大功能区曾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战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机构设置不统一,缺乏战略协同,部分产业发展趋同。“产业规划目录经常撞车,为了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相互砸价,最终影响新区整体发展。”一位功能区负责人坦言。摊子越铺越大,职能越管越宽,既抓经济发展又搞社会管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探索改革发展经验的主业反而弱化了。”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