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于2017年5月通车。图为列车停靠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站。
新华社发
9月1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一名坦桑尼亚记者正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本报记者 宦 翔摄
9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中非学员在交流活动中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9月2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间隙,与会代表热烈交谈。
本报记者 韩晓明摄
6月18日,在莫桑比克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水稻收割现场,当地农民竖起大拇指喜迎丰收。
资料图片
金秋的北京铺开红地毯,迎接来自非洲的朋友。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第十八个年头,中非大家庭齐聚北京,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18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引领中非合作的一面旗帜。18年团结合作,肝胆相照,中国与非洲共同打造了南南合作的生动样板。
重诺守信——
“非中合作每一天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以前我们要跟一屋子人挤在14英寸电视机前看电视,中国的数字电视通到我们村后,我再也不用跟别人挤了,真是太好了!”肯尼亚莱基皮亚郡利基村小男孩穆内内高兴地说。
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有2000多个非洲村落完成相关设备安装,项目最终将惠及25个非洲国家共10112个村落。承接实施“万村通”项目的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对本报记者说:“我们越做越感觉到这个项目的伟大,我们愿意一直做下去。”
中国对非合作始终坚持“实”字当先,重诺守信,让中非合作不断落到实处。成立后续行动委员会,召开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让中非合作不断结出硕果。非洲人常说:“阳光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哪怕再小的村庄。”18年来,中非合作正如阳光一般,将温暖传递到非洲大陆的大街小巷。
在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中国企业投资的汽车组装厂、制衣厂、药厂上班,而他们很多人几年前还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在肯尼亚,中肯两国科学家利用天然材料研制的牙膏等产品已经上市,让当地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安哥拉,中国企业修建的供水项目让当地民众彻底告别了饮用浑浊河水的历史;在塞内加尔,仅仅一年时间,中国援助的乡村打井工程就打出了251口水井,让200多万名偏远农村的村民喝上了清洁水;在坦桑尼亚,中国农业专家提供的先进耕种技术,让34岁的农民库尔瓦·阿卜杜拉在短短3年内就将自家的玉米产量增加了好几倍,告别又黑又闷的茅草屋,第一次住进了砖房……用布基纳法索总统卡博雷的话说,“非中合作每一天都有新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