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谈及中非“合作共赢”,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分析,中非合作论坛机制2000年启动以来,中非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双方共同制订并落实了一系列深化中非合作的重大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非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快速发展,为中非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李旦表示,中国在工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技术、较高性价比的装备、充裕的资金、企业和人才,正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国有大量的优势产业和产能需要到海外谋求新发展。非洲国家普遍在谋求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需要外来投资和技术转让,希望加强与中国的互利合作。   

近年来,中非合作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据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介绍,中非贸易额2017年达到17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非投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存量已达1100亿美元。中非合作正呈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的变化,助力非洲可持续发展。

李旦认为,中非发展对接的优势是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与差异性。  

“中非合作实实在在,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曾爱平说,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非洲大陆的面貌正在改变,将为非洲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中非合作的乌干达天唐工业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中国武夷肯尼亚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基地等工业园、经贸合作区项目,为带动当地发展、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次前往非洲实地考察的曾爱平介绍,在这些工业园,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80%到90%的雇员来自非洲当地。在埃塞俄比亚,一家叫做华坚的中国制鞋企业已经投资建厂。在中国,该企业雇佣工人4000名;在非洲,雇佣工人达到8000名,在埃塞俄比亚生产的鞋子主要出口到美国。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有助于推动非洲出口,增加投资所在国的外汇收入。

曾爱平分析,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本地化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需要成本更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非洲正好具有这些优势。越来越多的制鞋、服装、家具、家电、钢铁等行业的中国企业正前往非洲投资。  

曾爱平认为,无论中国还是非洲,其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加强务实合作,对双方都大有裨益。今后中非合作的动力,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此次峰会将为非洲的发展振兴开辟新的空间,提供新的动力;把中方优势同非洲禀赋进一步对接,助力非洲培育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推动中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