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教授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中国网8月20日讯 (记者吴静 刘晓莹)8月17日至8月19日,中非卫生合作高级别会议暨第三届北京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网记者会场专访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教授。

“互联网+医疗健康”将全方位影响传统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毛宗福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毛教授从医疗行为、传统医药产业、医学教研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介绍。

随着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传统医药产业目前研发中周期长、成本高、不个性化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针对个人健康情况的定制产品会逐渐出现,基于个人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个性化设计产品,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智能化的医疗产品将更准确、有效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例如,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通过智能程序深度学习,研制出业务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一般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让基层群众得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降低误诊率。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毛宗福教授说:“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不均衡,‘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将会帮助我们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在毛教授看来,我国拥有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条件。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数据量大,有利于医疗大数据更好地积累中国经验。其次,医疗健康大数据不是个人资源,而是国家资源,我国政府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统一利用,强力促进对医疗大数据资源的统筹和开发。同时,我国目前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应用和发展都很快。毛教授说:“这三个优势结合好,我们一定能出成果和经验,而且这些经验和产品一定要是可以移植的、低成本的、高效率的。”如此一来,就可以把这些经验和产品运用到非洲等医生数量不足、卫生服务基层网络不健全的地方,帮助当地摆脱人力、物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当地医疗卫生、人民健康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长期以来相对封闭,阻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医疗卫生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不熟悉,技术人员对医疗健康体系不了解,长期的行业壁垒导致行业间的隔阂,沟通成本很高。另外,国内各个区域医疗的标准不同,信息打通程度低,也造成信息孤岛的形成。毛教授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度其实不大,只要肯下定决心,通过技术攻关来进行医疗信息标准化,辅以国家层面上制定统一的医疗标准,就一定能解决。 

毛教授带领的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医疗卫生相关政策、健康产业指标等数据,并进行储存。不仅为国内的全球健康问题研究学者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更利用这些数据统计国际上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健康事件,每两个月制作一份全球健康简报,供国家相关部门、医疗专家分析决策。毛宗福教授强调说:“一定要早行动、快行动。互联网+的技术说来就来,技术的革新非常快,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