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席卷全国,台风屡袭东南,暴雨突发让北京瞬间成“海”……在热点不断的气候话题中,很少有人会想起阿拉善。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沙漠覆盖,有着相当于整个浙江省面积的沙漠。多年前,阿拉善盟的沙漠以每年353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沙漠化会损坏铁路路基、桥梁,迫使交通中断,甚至导致公路废弃;河流、水库被黄沙堵塞,水质变差影响使用。沙漠地区频有风沙活动,能把作物的种子和幼苗吹干、枯死,连根拔出或者掩埋于沙中,还会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最可怕的,是沙尘暴。一旦阿拉善发生沙尘暴,从这里被风刮起的沙尘,不出3天就能到达北京。中国华北地区的沙尘绝大部分来自于阿拉善的沙漠,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
地广人稀、生态脆弱,既非粮仓,又非牧场,常年风沙、干旱少雨,就是阿拉善的标签。
今年的阿拉善遇上了几十年不遇的干旱,连植树季都没有降水,旱情加剧,风沙肆虐。“三四月份种的树,好不容易种活了,现在又干死了。”看着干枯的树苗,吴向荣忍不住叹息。
2003年,结束日本留学的吴向荣毅然回到家乡,半路出家投身荒漠化治理。之后的16年里,吴向荣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守在阿拉善的沙漠边缘,希望在沙漠种出一片锁边林,阻止荒漠化的扩大。
“我们不是要去改变沙漠,沙漠也不需要我们去改变。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的行为,反而会破坏生态平衡。”吴向荣告诉中国网记者。
作为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基地的负责人,吴向荣如今是阿拉善的一个标杆,感召着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这场和沙漠拉锯的斗争。
2016年,左右沙发与基地合作,在锁边林带里建造了一片“幸福林”。三年的时间,“幸福林”里的花棒和沙拐枣已郁郁葱葱,大片的绿与沙漠的黄构成鲜明的分界。风起时,沙石声响,但漫天黄沙的景象早已不再。(除署名外,文/摄 中国网记者 吴闻达 实习记者 黄瑾宁 刘晓莹)中国网《世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