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8月13日电题:新型“陆战铁拳”的决胜密码——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提升战斗力启示

吴科儒、向勇、刘小红

转战十多个省市,行程十多万公里;动用武器装备数万余件次、车辆数千台次;参加各类演训活动数百次,消耗各类弹药几十万发……4年来,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始终把转型“准星”对准战场“靶心”,不断锤炼部队打赢本领。

近日,记者走进这支部队,探寻新型“陆战铁拳”的决胜密码。

思维革命

思维转变,一营也曾走过弯路。

3年前的一次红蓝对抗演练。本以为凭新装备在战场上势如破竹的一营,总攻时处处受阻:正面进攻举步维艰,侧面冲锋遭“敌”火力打击,紧急呼叫的航空火力支援迟迟不到……

复盘检讨,指挥员们幡然醒悟:思维的偏差,比准星的偏差更可怕。

转型,必须用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新标准来提升战斗力。为此,他们跳出传统步兵视野局限,把握转型升级核心要素,深入研究融合战法,针对不同作战形态,将打击力量和各种侦察装备配合使用,构建了远中近火力打击和高中低侦察模式,探索出动中指挥模式和保障力量伴随行动办法,形成合成营山林地、寒区山地、夜间作战等一整套战法。

不久前,在上级组织的空地联合演练中,这个营“零伤亡”获胜。

人才砝码

一营之所以能当先锋、打得赢,与官兵的高素质密不可分。

某连连长刘巍上任初始,全连官兵素质参差不齐,来自10多个单位近20个不同专业,一大堆的新装备没有训练教材、专业教员……

首要问题是破解人才短缺。他们紧盯通信、侦察、防空、修理、驾驶等关键岗位紧缺人才,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超前培训驾驶员、通信兵、修理工等技术能手300余人,实现关键岗位满编适岗,部分人员一专多能,新装备列装当年人装融合率就达到97.6%。

迈不过能力关,就过不了转型关。2015年9月,“全军爱军精武标兵”降巴克珠军校刚毕业,成为这个营的一名排长。面对新装备,他拜老兵为师,学原理、练操作、研数据……不到一年,他就成为会驾驶、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挥的“全能通”。

如今,一营从班长到营长,从列兵到中校,不仅人人精通本职,个个熟练多种武器,所有人都会使用侦察、通信设备,实现了人人本领过硬。

主动作为

一无先例可循,二无可靠装备,三无教材可用,四无人才储备,五无配套设施……面对转型契机,一营官兵不预留“缓冲期”,起步就按下“倒计时”。

没有教材大纲,他们从基础理论学起,寻找相近装备、专业共同点,组建攻关小组,试编大纲、撰写教案。为了搞懂一个数据,大家围着装备一干就是几个昼夜。为了搞明白一步操作,大家四处找专家……

4年来,他们接连克服复杂地形远程机动难、百人千装数据采集难、实兵实弹并行管控难等矛盾困难,先后完成力量组建、接装改装、效能试验等一系列工作。

——首次实现全程战术背景,长时间、远距离带武器弹药安全行军;

——首次取得新型合成步兵营飞机装载固定、战斗编组同机乘载第一手数据;

——首次以营作战单元模块化编组形式,独立遂行行动任务;

——打出了某新型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极限值,为全军新型合成步兵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板。

创新动力

4年前,某型新式火炮首次“亮相”演兵场,操炮能手徐大鹏主动请缨,炮弹却偏移预定落点。

痛定思痛,徐大鹏带领全班从观测装备到指挥系统,从赋予射向到诸元计算,对照新老装备性能特点,梳理总结出新式火炮射击诸元计算、观察所开设等6种创新方法,填补了这型火炮观测空白,大大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

转型以来,一营在全军第一个构建起装备作战试验鉴定理论框架,探索新装备作战效能,采集数据近7000条,提出400多条改进建议被上级机关采纳,创新训法战法等17项,梳理10余条实战化训练经验做法,均被推广。

在一场检验性实兵对抗演练中,一营某新型突击车在炮火支援下迅速前出,快速夺取制高点,比换装前快了数倍。

如今,一营已初步形成轻便化、多能化、模块化特点,具有机动快、火力猛、指挥高效、自我保障强等作战能力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陆战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