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高铁厨房”川之味香飘新时代(   / 19 )

发布时间:2018-08-09 15:0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龚萱  |  责任编辑:彭瑶
分享:

“印象.川之味”门店的透明厨房。

中国网8月9日讯 曾经历过烧煤餐车、电餐车两代餐车的原成都客运段厨师陈克轩,没想到在退休7年后,能收到该段建段60周年“流金岁月,我看发展”活动的邀请函,乘坐高铁品尝“印象.川之味”套餐,并亲身感受 “高铁厨房”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谈起变化,陈克轩动情地说:“从‘饭菜足量’到‘粗菜细做’,从‘细菜精做’到‘高铁厨房’供餐模式,弥漫油烟的煤餐车变为现代化的‘高铁厨房’,列车餐饮也紧随时代脚步不断‘进化’。” 

作为1978年首发开行,由成都开往北京西T8次“天府之星”号的第一代厨师,陈克轩清楚的记得那时列车车底为绿皮车,餐车为煤餐车。在那个年代,餐车供应的菜品主要是回锅肉、麻婆豆腐、蕃茄炒蛋“老三样”,菜品用大锅炒好装入盆中,俗称“大盆菜”。

那时来餐车消费的旅客多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人群,他们来餐车选择并不多,交钱后餐车主任会发一张印制的饭票插在餐桌的铁座上,然后按票上菜。针对车厢里消费的民工客流,餐车工作人员会将一荦一素的菜品盛装到饭盒,堆码好后推进车厢售卖。让旅客吃上热饭、量打足是当时餐车的首要任务。

如今,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曾经的凭票购餐,变成了动车组互联网订餐服务,甚至可以通过12306网站订购土特产,享受送餐、送货到座服务。据了解,目前成都客运段值乘高铁供应的套餐品种已多达12种,还针对不同旅客及节日推出了各类定制套餐。

90年代初期,随着铁路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对菜品的品质有了更高要求。那时力求“粗菜细做、细菜精做”,为了保证菜品口味和口感,餐车还推出了 “单锅小炒”。

2000年10月T7/8次列车在国内注册命名为“天府之星”号。这时的“天府之星”号车底更换为一列蓝白相间的列车,列车餐车更新升级为电餐车。除了为餐车就餐的旅客准备数十种丰富的佳肴之外,厨师们还精心烹制面条、酸辣粉等特色小吃,用小推车送至车厢供旅客选购。在用餐空档,餐车开办列车超市,销售腊肉、香肠、郫县豆瓣等具有四川特色的美食。

陈克轩说:“跨入2000年后,觉得‘天府之星’列车服务就很好了,没想到现在的服务更精细。”8月6日,在成都东开往北京西的G308次高铁上,坐在舒适明亮的车厢里,陈克轩品尝了色、香、味俱佳的 “熊猫套餐”,感受动车乘务员亲切周到的服务后,不由连连赞叹。

对优质服务的追求从未止步,对列车餐饮品质的探索也一直在路上。2011年,成都客运段配餐中心开始筹建,“印象·川之味”餐饮服务品牌应运而生。据说这是为高铁生产供应盒饭的地方,新型的列车供餐方式,让即将退休的陈克轩不能想像。

换上白大褂、一次性鞋套,戴上一次性防尘帽、口罩,“全幅武装”后还要经过双手消毒,风淋间全身除尘方。活动当日,陈克轩作为离退休餐营职工代表,参观了该段配餐中心。

7万平方米的生产用房,包括仓库、冷库、消毒间、荤菜加工间、素菜加工间、常温库、包装间……整个生产基地分门别类,食材从进门到最终加工成盒饭“不走回头路”,并且从炒出到冷却、从装箱到配送上车,都有严格的温控标准和运输时限。

“目前配餐中心主要产品有冷链、热链、常温链食品、半成品、调料包以及水果成品,每日可制作冷链套餐1万余份。”严苛的卫生标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强大的生产力让陈克轩惊叹不已。 

车轮滚滚,川味悠长。列车开进了新时代,铁路服务一年年更上台阶,经典的 “列车川味”也更加味美扑鼻。(作者:龚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