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北极圈内部分国家气温高于往年,但北冰洋无明显异常;如持续变暖将威胁北极熊等物种
今年夏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北半球国家被热浪席卷。北京连发23个高温预警,东北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日韩出现大范围高温热浪;英国部分地区创下半个世纪以来最干旱夏天的纪录;加拿大魁北克省遭遇几十年罕见连续高温。
被称为“地球冰箱”的北极,也未能幸免。近日,“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北极海冰融化,无家可归的北极熊面临灭顶之灾”等文章刷屏,再次引发公众对全球变暖和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
网传文章提到,这一异常背后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冰快速减少,对北极熊等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北极气象的科学家预测,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北极熊等生物可能在未来40年灭绝。
对于网传文章的观点,专家指出,北极地区正在逐年变暖,但文章内容存在夸大成分,科学性不足。今年夏季,北极圈内部分国家气温高于往年,但北冰洋,即北极主体地区气温并未出现明显异常。
对于北极熊的生存问题,专家指出,虽然近20年全球变暖速度趋缓,但在“北极放大”效应下,北极变暖速率快于其他地区。未来如果北极继续变暖且速度较快,将给北极熊等物种带来威胁;但目前北极地区气温和海冰变化成因复杂,各国研究者尚无定论,精确预测变化速率还十分困难。
真相1
北极主体部分气温未现反常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气温距平分布图”。据该中心监测,北极圈内一些气象站观测到超过30℃的气温,并且连续3天平均最高气温处于历史最高点。其中,挪威和芬兰分别出现了33.5℃和33.4℃的高温。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国玉研究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气温看,今年7月北极地区大陆部分出现气温异常,北欧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以及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北极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高于往年,变暖非常明显;而北冰洋即北极的主体部分,气温和海温监测数据并未出现反常。
从海冰面积看,任国玉介绍说,今年六七月份北极海冰范围比常年偏小,这意味着前期近地面空气和海表比常年要暖,但海冰范围与去年接近,并非“史上最小”。历史上北极海冰面积最小是2012年,今夏北极海冰面积多于2012年。
他同时提醒,在多地“高烧”的同时,也有地方在变冷。比如,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美国东南部,7月平均最高气温比常年低2到4摄氏度。
任国玉认为,这表明今年夏天欧洲北极地区高温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有一定联系,但直接影响因子不是人类活动,而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异常,令北半球中高纬度有些地区变得更暖,有些地区变得更冷。
真相2
北极熊最大威胁是海冰丧失
目前,北极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评级为“易危”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北极熊列为“尚无灭绝危险但有可能濒临灭绝”的物种。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IUCN估计,目前北极熊数量在22000到31000只之间。2015年,IUCN最新评估显示,北极熊19个种群里有1个在增长,3个在衰退,6个趋势稳定,剩下9个数据不足。由于全球变暖造成北极海冰融解,到本世纪中期北极熊数量将减少超3成,气候变迁未来将继续严重威胁北极熊的生存。
WWF研究认为,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冰栖息地丧失是北极熊生存的最大威胁。
原因在于,北冰洋海面冻结而成的海冰,是北极熊捕捉海豹、休息和繁殖的栖息地。随着近几十年间的气候变暖,夏季海冰面积正持续缩小。北极熊必须移动更长的距离,去寻找可供落脚的海冰。
在大多数地区,北极熊会在海冰融化时上岸,直到冰层重新凝结,再回去打猎。一些北极熊可能因此营养不良,在极端情况下,特别是有幼崽的母熊可能陷入饥饿。在新的海冰环境中,北极熊也不太容易捕获海豹等传统猎物。
气候变化并非唯一威胁因素。除此之外,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还包括捕猎等人类活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采、污染物的产生和空气污染、航运、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和疾病。
据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估计,过去10年中有400到500头北极熊被狩猎者捕杀,它们的皮毛、熊掌及牙齿被用于商业买卖。
WWF认为,由于气候变化迫使北极熊在陆地停留更长时间,更频繁地与人类接触,这些相互作用有时会对人类和熊都产生严重影响。此外,随着北极冰层融化,更多的航运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活动也将影响北极熊及其栖息地。
■ 预测
未来北极会继续变暖吗?
任国玉告诉记者,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由于“北极放大效应”,近几十年来北极变暖速率快于世界其他地区,升温趋势非常明显。
“如果北极继续变暖且速率较快,北极熊等物种将面临危险。但对未来北极变暖的速率,目前的预测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他说。
主流观点认为,北极变暖由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北极地区由于冰雪反馈等作用变暖更加明显。但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十年全球和北极地区气温变化与年代以上尺度气候自然变率有关。
还有科学家认为,海冰融化可能部分与气溶胶沉降有关。暗色的气溶胶落在海冰表面或陆地冰川、积雪表面,降低了海冰和冰雪的反射率,下垫面吸收更多太阳光,这样就更易融化。
目前,温室气体造成气候变暖、气候自然变率、大气气溶胶浓度和沉降、洋流对北极暖化和海冰消减带来的影响,各自贡献有多大,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任国玉说。但他同时指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北极乃至全球变暖仍将继续,海冰将继续融化,未来几十到上百年内,北极的夏天或许真的就没有海冰了。
乐观情况下,如果北极变暖一定程度上由气候自然变率引起,或许未来一段时间后北极地区进入自然波动的冷周期,那时可抵消一部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快速气候变暖。(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