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模式”让公共法律服务搭上“便民直通车”
央广网太仓7月31日消息(记者孙莹 实习记者李小趣)7月30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推进会在江苏太仓召开,总结交流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江苏太仓的公共法律服务创新模式,让与会者深受启发。
智能设备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在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一些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被称为“无人律所”,老百姓只要刷一下二代身份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咨询领域。提出问题后,律师们将会在线“抢单”,接通和咨询人的视频通话,面对面地解答法律困惑。小亭子里装着全国在线“待命”的8800位律师,也装着在线起草、在线审核、律师函发放、在线预约会见等多种深度法律服务。据“无人律所”的开发者金为铠介绍:“如果接单律师认为受理的咨询比较复杂,可以打上‘本案有可能需要律师对接’的标签,系统会再次匹配新的律师,跟进后续的诉讼服务。这种模式有效防止了律师为增加业绩而怠于受理咨询的问题,确保了当事人可以享受更公平的服务。”
除了“无人律所”,“智慧小司”机器人、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其他智能设备,共同构成了太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太仓市城厢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设备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还减少了老百姓的等待时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无论是手续简单无需人工确认就可直接办理的自助公证服务,还是律师视频在线法律援助的远程会见系统,智能化法律服务已经涵盖了太仓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技术为宏观把控“高能预警”
智能化也是信息化,所有窗口数据上传云端,整理分析后形成完整的舆情报告,为事前防范法律风险提供坚实保障。金为铠说:“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将数据提供给了司法部,使之能够及时了解各阶段最集中的法律问题。今年监控最厉害的就是P2P平台的‘爆雷’,当我们发现系统数据中出现大量关于网络融资的问题时,我们立刻给江苏公安提供了预警。”
数据分析不仅能够预防法律风险,还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畅通民意的作用。此前,无锡经济适用房不可上市交易的时间由两年拉长为五年,因此出现的手续问题、交易问题也变成了咨询的热点,督促政府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同时,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策划,各部门政策的前期调研、后期反馈,都可以以这样的数据分析为依托。
全周期全方位覆盖打造“光辉工程”
全面的公共服务来自科学的规划。太仓市自主研发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中,人的生命周期被分解为出生求学、成家立业、退休养老三大阶段,并相应推出“幸福人生·法律呵护”“扬帆起航·法律帮助”“颐养天年·法律保障”三大类共115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除全周期覆盖以外,太仓市还致力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方位、全类型的覆盖。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除了公证办理、法律咨询、司法鉴定等服务外,还专门开通“农民工通道”,由专人受理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问题。政府购买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精准脱贫也在积极推进。在城厢镇中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记者看到,孙剑良律师与6名低保户签约,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债务纠纷等方面的帮助,力求实现“普惠均等”的服务目标。他说:“我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个事情,是整个律所团队在做。律师提供服务,确保了专业性和准确性,让困难家庭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2.8万多乡镇(街道)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创新科技将会为公共法律服务开拓更广阔的前景。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司法部研究提出未来三年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渐次推进工作目标,即“一年实现普及化、两年实现一体化、三年实现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