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是第八个全球老虎日。在过去100多年内,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和强烈的人为干扰,全球野生虎豹种群的数量和栖息地急剧减少。为了保护和恢复虎、豹这类生态系统的顶端物种,中国政府大力保护野生虎豹,并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它们实现种群稳定繁衍打造一个新天堂,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做出了中国的努力。
还虎豹国土空间
中国是虎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9个虎亚种中的4个,但近100年中,虎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急剧萎缩。以东北虎为例,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受栖息地破坏、人类滥捕滥杀等因素影响,从上世纪起,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期几乎在中国匿迹。
东北虎的命运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状况密切相关。国家林业局虎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军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东北虎是我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珍稀濒危动物,是处于食物链顶级的旗舰物种,在维持森林生态健康和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判断森林生态环境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保护老虎,整个老虎分布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都能逐步得到恢复。
从1998年,国家正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到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止,20年间,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减少,老虎食物链下层的有蹄动物种群逐渐恢复,野生东北虎重现东北林区。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保护虎豹的力度。2016年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东北虎保护迎来重大机遇。国家审定的东北虎豹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是把全国2%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这件事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虎保护工作。吉林省政府实施全省范围内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决定。此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清山巡护专项行动,落实责任,实行网格化清理,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老虎保护工作取得成绩还离不开东北林区广大林业职工的努力,他们在护林的同时,兼顾清山清套、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虎豹监测等具体工作。
国家公园稳步推进
随着地方国有林场停伐,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内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虎豹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同时,还虎豹国土空间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2017年8月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于吉林长春挂牌成立,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规划面积达1.46万平方公里,试点的主要任务是有效恢复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环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建立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构建科研监测网络和有序扩大社会参与等。目前仍在进行试点,将在2020年正式建成。
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最顶端物种,虎豹种群要实现稳定繁衍,需要连通的栖息地和完整的森林景观、健康的植被结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食物链,以及不受干扰的繁衍环境。陆军认为,原来的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较小,虎豹数量超出资源承载能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是一个新的保护形式,其范围更大,东北虎豹的现在及潜在活动区域都被纳入保护范围,有利于增强东北虎豹栖息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实现种群稳定繁衍。
轻触鼠标,点击某地理位置的监测终端,一只壮硕的东北虎赫然在屏幕中出现,缓缓走过雪地……这是今年初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新开通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能从野外实时回传东北虎等珍稀濒危物种数据,实现对自然生境下野生东北虎豹野外生存状况的全面跟踪,标志着我国虎保护进入新时期。
今年3月9日,原国家林业局发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疏通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可解决边境铁丝网、城镇、乡村、农田等造成的栖息地隔断和碎片化问题,实现东北虎豹栖息地之间的连片贯通。
放虎归山已可期
除了让野生东北虎自然扩大种群外,将人工繁育的华南虎放归山林,也是未来老虎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华南虎是唯一仅分布于我国的虎亚种,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上世纪80年代后再未发现野生华南虎踪迹,被认为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饲养华南虎,2017年,全球饲养华南虎数量达164只。
陆军介绍,华南虎野化放归不是单指把训练后的虎放回野外,而是让经过野化放归的虎的后代习得捕猎知识,能被放归到更远的地方。经过一代代华南虎的野外放归,最终就能实现放虎归山目标。当前,开展华南虎野化培训和选择适宜的放归自然地点,并且保证放归自然的老虎可生存并避免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不仅需要科学家和保护主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以解决华南虎重返自然所需的大量资金问题。
老虎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在政府部门主导下,个人、组织都为老虎保护贡献力量。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自2007年起,每年组织各单位及志愿者参与清山清套活动,清除非法布设的猎套及兽夹,减少对虎及其猎物的生存威胁,营造健康生态系统。(罗 兰 袁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