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艺术家安迪勒·迪尔温创作的《诺齐瓶》陶器。

中国美术馆供图

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沃尔科夫创作的《风暴越野》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供图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空谷有音——老子出关》青铜雕塑。

中国美术馆供图

  巴西艺术家克里斯图斯·诺布莱加创作的昆虫系列Ⅱ。

中国美术馆供图

  观众神情专注地观看展品。

孙庚辰摄

“特色·融汇——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特展”4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馆、南非伊齐科博物馆联盟、巴西国家美术馆、俄罗斯国家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和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来自金砖国家的5家美术馆联袂为中国观众带来了62件各具特色的经典艺术作品。

展览围绕“特色·融汇”主题展开,通过国画、油画、摄影、装置等作品展现了不同文化的印记,其中既有原生于当地的文化彰显,亦有文明互鉴产生的影响;既有各自在造型特点、形式风格、表现语言、审美意境等方面独特的地域性面貌,亦有与他国交流、融汇的成果。

各美其美

傅雷曾讲“夫一国艺术之产生,必时代、环境、传统演化,迫之产生……亦犹橙橘橄林之遍于南国,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也。”金砖五国的文化特色与其所处之境密切关联,如巴西和南非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就是其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彩虹之国”南非将传统、精神与文化元素相碰撞,与现代、当代作品相融合。南非有许多土著民所绘的岩画,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桑人岩画很具有代表性。

在南非东部的德拉肯斯堡地区,因有绵延数百公里的断崖地貌,当地生活的原住民部落桑人(南非历史上通常把从事狩猎活动的猎人称为桑人)便在峭壁岩洞中绘制了大量岩画,主题多围绕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场景,如娱乐、狩猎、战争、宗教等方面。南非画家乔治·斯顿于1865年创作的《岩画复刻》,据此以水彩画再现了南非的早期艺术作品,展现了各类神怪场景,描绘了羚羊和猫科动物,以及瘦长的半人半动物的传统神话形象,象征着灵魂出窍的体验。从千百年前富有内涵的原始作品,到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人类始终追求着精神思想与文化理念的表达与传播。

印度艺术家拜尔斯沃·森通过一组水彩风景作品来展现他的思考与抉择。作品分为4个部分:赋予风景神性的“自然的壮丽”;描绘托钵僧、吟游诗人的“探索者”;在修道院和偏远山丘、洞穴等“神圣的居所”中苦修与冥想的宗教人物;彰显艺术家浪漫情怀的田园社会中“生活的韵律”。这些作品多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不论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是幽暗的森林,抑或飞流直下的瀑布,大自然在变化多端中展示了它的辽阔胸怀和无限魅力。而画中人物,虽多为远景轮廓,却好似点睛之笔,于茫茫天地间显示最顽强的生命力。画家大量使用扫刷画法,使作品增添了光辉与气势。在展览现场,观众需透过放大镜欣赏卡片般大小的作品,进入拜尔斯沃·森的世界,与作品中的自然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对话。

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戈拉纳雅克与拜尔斯沃·森看法一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启蒙老师。“我们的先人聆听瀑布流水,仰望浩瀚星空,从中获得灵感与启发,他们见识到了自然的宏伟壮丽”,戈拉纳雅克如是说。

美美与共

纵观人类历史,古代各文明间通过暴力战争或和平交往的方式实现了交流与融汇。非洲和南美大陆经历过被殖民的苦难,同时也留下了欧洲文明的火种,这种文化、社会、经济的多架构联系一直持续到今日。来自巴西的维克·穆尼斯善于用各类材料重建图像,经常从不同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中取材进行创作。特展上,穆尼斯的两幅作品分别临摹了意大利艺术家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的《监狱》和英国摄影师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的《拼图》。随着各国交流的深入,南美大陆的艺术中也能见到中国元素。巴西艺术家阿丰索·托斯特在中国游学期间,从河北农村收集了各类自制农具,他使用木头为材料来雕刻这些农具的手柄,从而形成了《工作室系列—AT6597》作品,并借该作品向巴西历史上的甘蔗园劳动者致敬。

金砖五国分别来自四大洲,其文化间的交流使各方相互启迪、相互借鉴,这种影响早在千年前就已产生。纵然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中印间的文化往来却从未阻断,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和现代艺术先驱鲍斯都曾访问过中国,而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也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艺术便见证了古印度文化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而佛教圣物莲花与中国文化也颇有渊源,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花形象深入人心。展览中陈列了多幅以莲花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和平万年》是齐白石1952年所作,与当年在奥地利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历史显现出关联性,表现出他为民生祈福的美好愿望。饶宗颐的《莲莲吉庆》,则以大面积的红色为底描绘出水芙蓉的静雅美好,画面充满喜庆、富贵、祥和的气氛,用笔的率真、朴质使观众获得更为纯净的审美体验。

中国艺术受到俄罗斯艺术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东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曾经有一批俄罗斯艺术家在游历东方时被其传统文化艺术所吸引,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俄罗斯对东方民族艺术体验的关注。俄罗斯画家、作家廖里赫的早期作品大多描绘古罗斯传说的历史题材,后开始关注东方哲学,定居并终老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麓,他曾到中国多个地区考察。廖里赫的《造船》用深沉朴厚的笔触,以土黄和土红为基调,描绘了俄罗斯东方民族在水边造船的劳动场景。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因融汇而美好。金砖五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下,金砖国家艺术与文化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文明互鉴的背景下,以各国经典藏品的互展等多样的艺术交流形式构建对话平台和空间,将为促进金砖国家文化艺术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增进金砖国家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民心相通,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积极贡献。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6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