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国煤炭工业一步跨越30年
中新社朔州7月20日电 题:“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国煤炭工业一步跨越30年
盛夏时节,煤省山西。一座露天煤矿的巨大矿坑内,各种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工作着。
资料图:山西一处煤矿。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声,安太堡露天煤矿整备队职工朱玉斌正在一辆大型卡车前驻足。从1986年进入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作,朱玉斌说自己开了半辈子的卡车,见证了安太堡矿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变。
位于山西朔州的中煤平朔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手培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当时引进外资额度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中外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
1987年,作为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露天煤矿,安太堡矿以“三年准备、两年建设”的“平朔速度”,创造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安太堡矿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露天开采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缩短了中国煤炭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中国煤炭工业一步跨越了30年,在中国煤炭史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什么是“平朔速度”?用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苏景明的一句话来形容,“当时,在中国建设一座年产量达100万吨的露天煤矿需要十年,而设计产量为1533万吨的安太堡露天煤矿,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两年时间。”
从“平朔速度”到“平朔精神”,凝聚着一代平朔人的心血。中煤平朔集团机电首席专家李亚武从1982年进入平朔工作,参与了安太堡矿的建设和首批10台电铲的组装,在设备资料的翻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亚武回忆起1985年设备从美国运到平朔时的情况,“当年由于运输条件有限,107台卡车和10台电铲都是以零部件运到现场,在组装过程中,我们要克服技术和语言上的困难。整个设备的组装长达一年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了解世界先进技术,非常具有挑战性。”
“提到露天煤矿,就不得不提安太堡。可以说,目前中国所有的露天煤矿,都有安太堡的影子。当时,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为中国露天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国家培养露天矿各类人才的‘摇篮’。”安太堡露天煤矿矿长许昌向记者介绍着安太堡矿的历史,背后的各种大型机械在使用了30年的时间后依然活跃在一线。这座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现代化奇迹”的露天煤矿,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先行者、开拓者。
1991年,美方撤资后,中方开始独立经营管理,平朔集团公司创造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节奏”的“三高一快”模式。上世纪末,借鉴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安家岭项目。“安家岭项目在国内首次实施露井联合开采,走出了一条自主设计、施工、建设的新路子。”安家岭露天煤矿矿长常永刚如是说。
中煤平朔集团宣传部部长张水生表示,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不仅引领了中国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是带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国产化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大型露天矿的使用,还出口到国外,在国外露天矿也有良好的表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
如今,中煤平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目前矿区规模、资源回收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中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目前,中煤平朔集团拥有安太堡、安家岭和东露天矿3座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2座年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现代化井工矿,6座配套洗煤厂,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载重卡车、电铲等技术装备。
截至2017年底,中煤平朔集团资产总额达到708亿元,累计生产原煤14亿吨,累计投入环保、绿化复垦资金50多亿元,复垦土地4万余亩,排土场复垦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0年前,我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30年过去了,中煤平朔集团已由一个单一的露天矿生产发展到了露井联采,并做到了煤电化同步发展,采矿与生态修复并重,实现了绿色开采、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煤炭行业的新标杆。”中煤平朔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祥生表示,“对于一个资源型企业来说,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而对具有开放天然特质的平朔集团而言,转型创新发展亦是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必然选择。”(作者 杨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