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北流市的俞作豫纪念馆,自1985年建成以来,一直有来自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瞻仰。

“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这是年仅29岁的共产党员俞作豫在凶残的敌人面前留下的绝笔诗。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俞作豫慷慨赴死,英年早逝,但他的光辉事迹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至今仍在不断影响着后人。

俞作豫,1901年生,广西北流人。1918年,他进入护法军桂系军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俞作豫不满国民党新军阀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旧军队,先后到上海、广州寻找共产党。同年10月,他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俞作豫按党中央指示,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回到家乡广西北流坚持斗争,先后担任中共北流县委委员、县委书记,陆续恢复了北流、玉林、博白、陆川等县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其间,他利用自己和广西省主席俞作柏是兄弟,和广西编遣特派员李明瑞是表兄弟的特殊关系,在军队和地方政府中任用共产党员,发展党的组织,掌握了部分武装的领导权。

不久,党中央派遣邓小平以及张云逸等来到广西,组织力量准备武装起义。邓小平化名邓斌,以省政府秘书的公开身份掩护活动,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将共产党员派进军事系统任职,以争取兵权。

当时张云逸担任警备第四大队队长,俞作豫担任警备第五大队队长,这两个大队共有6个营2000余人。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俞作柏、李明瑞开办训练初级军官的教导总队,由张云逸兼任总队长,学员共达1000多人,9个连的干部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党组织逐步掌握了军队领导权,为实行武装起义准备了骨干队伍。同时,在邓小平领导下,以公开和半公开的方式,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武装。

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分别举行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红七、红八军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

百色、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给国民党新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1930年3月,敌人纠集大批军队围攻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俞作豫率领红八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突围中遭敌人围追堵截,俞作豫在当地群众掩护下脱险,辗转到香港寻找党组织。

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卖,俞作豫在深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至广州。敌人对俞作豫软硬兼施,妄图从他口中得到我党组织和红军的情况。面对凶残的敌人,俞作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我就是你们要抓的红八军军长、共产党员俞作豫!”

1930年9月6日,俞作豫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的口号,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新华社南宁7月5日电 记者钟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