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总有这样一群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因为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液,如滚滚海潮澎湃向前

中国西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汹涌奔流的雅砻江在这里遭遇海拔4193米的锦屏山,肖梦蛟参与的暗物质研究实验就隐藏在江与山相拥的臂弯深处。

锦屏山隧道中部距离山顶2400多米的地方,厚厚的岩层为科学家提供了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实验环境。几年前,肖梦蛟成为“Panda X”项目一期现场负责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完成相关设备的组装、调试。

初建阶段,肖梦蛟每天与工程人员同进同出,由于隧道里没有厕所,大家都尽可能少吃少喝。

这是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锦屏山隧道。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便在这隧道中部,上方是巍巍锦屏山(2014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狭窄的实验室没有降温措施,无数台设备连续散热,好似巨大的蒸笼。团队成员穿着的洁净服密不透气,记不清有多少次热到虚脱。

仪器试运行需要24小时监测。一旦报告异常,还要连夜检查测试。整整一年,除了两次出差开会,肖梦蛟340多天没有远离隧道空间,成了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

与世隔绝,一切从零开始。每天都会遇到不重样的困难,睡眠时间常常不足5小时。

一年间,这个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小伙子瘦得只剩90斤。原本是马拉松半专业选手的他患上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问他:以身体为代价,值得吗?

“虽然有点儿后怕,但从暗物质研究的角度讲,我也算是少数几个持有‘原始股’的中国人啊!”这个有着8年党龄的青年毫不掩饰心中的骄傲。

从籍籍无名到世界一流,“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已成为该领域世界公认三大领先实验团队之一。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科学家成为了“最有可能发现暗物质”的一份子。

现在,肖梦蛟正赴国际顶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夜深人静,他还会想起那段“山底洞人”的生活,想起在那里种下的“让中国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再进一步”的梦想。

时空穿梭,从在漫漫长夜中寻到马克思主义的火种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他们的体内,永远涌动着变革创新的因子。

1987年底,周海江出名了!这个深圳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职,回到由他父亲主管的前途未卜的太湖第四针织内衣厂。

有人风言风语:子承父业,不就是走走过场?

周海江一笑置之:“谁也没有‘保险箱’,能力才是最好的‘饭碗’。”

从基层岗位干起,周海江掀起车间管理风暴;率先在电视台打广告,推出红豆品牌;力排众议实行股份制,率先突破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颈。

而今,身为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周海江,正致力于把在柬埔寨建设的西港特区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共赢工程、连心工程。

生逢其时,勇做时代弄潮儿。

掀起历史巨澜的改革开放,正是有了无数时代先锋的敢闯敢试,才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年过七旬的邵煜栋,是号称上海浦东“八百壮士”的其中一位。

今天,漫步在霓虹璀璨的黄浦江畔,仰望直入云霄的金茂大厦,这位老人仍会如数家珍,讲述浦东创造的中国“第一”。

无论是浦东城区规划的国际招标,还是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这些今天惯见的寻常,都见证着当年“不破不立”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世纪伟业面前,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这辈子能参与其中是人生大幸。”邵煜栋说。

如果没有他们敢为人先的胆识,上海怎会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摩登气韵?

如果没有他们“杀出一条血路”的决绝,中国就不会有命运转折的惊世崛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刘靖北说,在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革命精神不断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与人民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

“旧观念是只拦路虎……”一走进全国乡村建设观摩地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就能碰到卸任的老书记姜银祥,乐呵呵地守在村口,专门负责接待讲解。

上世纪70年代,退伍的姜银祥回到村里时,很多人家还穷得娶不起媳妇。那时,家家大建露天猪圈,村民上山乱砍乱伐。一到雨季,河水和着粪水四处流淌,臭气熏天的垃圾来回漂移。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把这里作为联系点,多次前来指导工作。姜银祥和党员干部下了决心:整治环境,建沼气池。

把村民们召集起来,一镐头下去,姜银祥砸掉了自家的露天猪圈。

这是要动真格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最终拆掉全村154个露天猪圈、露天厕所、露天牛棚。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拍摄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8月9日航拍的下姜村(新华社记者张铖摄)。新华社发

到2007年底,下姜村焕然一新。姜银祥的继任者杨红马又提出发展乡村旅游。

乡亲们心里打鼓:绿水青山真就能变金山银山?

杨红马和家人合计了大半宿,掏出积蓄,带头示范。

景区管理公司成立了,新上任的村支书姜浩强又有新点子:搞精品民宿,发展红色培训产业,让下姜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下姜村又变样了。从住宿吃饭到户外拓展,村口的标识牌换了又换,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人问:当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能否复制小岗村的成功?

姜银祥、杨红马、姜浩强……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基层党员,正在用他们改革创新的行动,做出最好的注解。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