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塘中起龙摸鱼,村民则在周围呐喊围观。

  70多岁的老伯捧起龙舟模型,对车陂村龙舟文化充满自豪。

“怎能在黑臭的河涌里划龙舟?那种体验不堪回首”

苏志均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发起公益项目,以文化带动治水,推动家乡河涌的保护

“这是今天的鱼王,足足20斤!”5月26日一早,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抱着刚刚出塘的长嘴大鱼,村民简永全乐开了花。在他身后的鱼塘里,十多位乡亲脚蹚泥水,为“歇息”已近一年的龙舟“接风洗尘”。鱼塘南侧,2018尚天河“一水同舟全情共享”国际龙舟文化节暨“美丽乡村”微电影大赛也在车陂同章简公祠内隆重举行。随着深藏细淤内的龙舟“现身”,同时浮出水面的,还有宝贵的水质环境保育宣教机会。

“这是一个公益项目,去年还获得过第二届广州社会创新奖‘十佳社会创新项目’称号。”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里,车陂村依托保育传统龙舟文化和村落文化,将文化推广行动延伸到河道水体保护。经历了个人志愿巡护、引入环保公益机构协作、推举民间河长行动、发动居民自觉保护水质等有益尝试守望家门口的车陂涌,被列入“黑臭水体”名单的车陂涌河水,今年已摘掉“黑臭”帽子,并从官方获得“初见成效”的治理评价。

容忍与改变

端午是南粤水乡的重要节日,珠江水系的众多支脉,如密布蛛网,连起了广州城的各个村落。自古而今,广州人都有端午“省亲”的习俗。各村的龙舟队伍顺着涌道,一站一站地前往各兄弟村“应景”。

“不趁车陂景,不算扒龙舟”。作为千年古村的车陂村,一直以切身行动,践行着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每逢端午,世代车陂人都以“龙”会友——起龙、采青、赛龙、探亲、招景趁景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车陂村目前有46艘传统龙,数量居广州自然村之首,30年来,“车陂杯”民间龙舟赛一直被誉为全城水平最高的赛事。龙舟与河涌,孕育着与别不同的车陂文化。

事实上,车陂涌全长18.6公里,在清代时期就以“龙舟景”举世闻名。每年端午节,车陂涌上百舸争流,岸上人声鼎沸。龙舟文化已深深地刻在“车陂村”的村史里,成为一张让本地人骄傲的名片。

苏志均是生长于车陂村的80后,也是龙舟爱好者队伍中一员。他珍藏的童年记忆中,最不可磨灭的便是儿时与同村兄弟爬上村里大榕树看龙舟。“我是看着端午龙舟景长大的。”苏志均说,他还目睹了车陂村从传统农村变成城中村的过程。

“大量来穗人员的涌入,使村民农地逐渐成为出租房,生活污水与周边工厂污水大量排放向涌里,垃圾飘浮,散发臭味。怎能在黑臭的涌水里划船,那种体验不堪回首。”这样的生活环境,促使苏志均在完成学业后毅然回到车陂村委会工作,并暗暗立志,一定要尽己所能,改变河涌脏臭环境。

传统与环保

车陂村,有不少年轻人和苏志均一样同好龙舟文化,比如他和朋友简炽坚,去年开始便为了车陂龙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奔走。在车陂村委牵头下成功申报“车陂村扒龙舟”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回车陂村,村民们奔走相告,“我听说了,赶紧带着孩子跑回来。”简永全回忆,当时像他一样已迁居他处的村民都赶来看牌匾,兴奋异常。

车陂龙舟文化的兴盛与车陂涌分不开,但令村民们沮丧的是,这一年,广州市河长办制定《广州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意见》时,通过监测摸查,也将车陂涌纳入“广州黑臭水体”名单。“河涌水质是和每个车陂人息息相关。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岸绿河清的社区环境中,然而大家既有可能成为河流保护者,也有可能是河流污染者。”苏志均想了很多,有了方向。

在车陂出现环保小组前,苏志均不仅个人自愿巡河,还集结了村里的龙舟手,希望以文化传承的动力来培育社区的中坚力量,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以文化带动治水,开展环境倡导,推动家乡河涌的保护。苏志均动员着村里的资源,协调各社区的公益力量,倡导共同守望家门口的河涌。

苏志均坦言,一开始,自己是环保菜鸟,后来才知道,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带动居民了解河流的变化、让河涌治理得到政府关注。“当时,广州环保组织‘新环保生活促进会’孵化出‘民间河长计划’,我与该组织取得联系,向他们取经。”

去年端午节,车陂涌上出现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龙舟文化促进会、车陂涌民间河长与刚新成立的女子凤船队,齐齐登上四艘龙舟凤船,游龙巡涌。“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既展示龙舟文化魅力,还宣传保卫母亲河车陂涌的理念。”苏志均很清晰地认为,这场传统龙舟文化保育背后,更应该营造居民对社区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氛围。

共治与共建

去年6月,车陂志愿者服务队(总队)注册成立,汇聚了多支以保护河涌为目标的“民间河长”队伍,车陂涌也因此成了广州“民间河长”最多的河涌之一。

专业环保公益机构为车陂涌周边社区培育有专业能力的巡涌志愿者,苏志均也加入到巡护车陂涌队伍,他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水体保护知识,经过一年的陪伴,这支巡涌队从测水、举报再到推动社区关注“河涌”。

今年5月以来,高温笼罩广州。车陂涌附近美好社区的彭姨仍冒着高温,和巡河志愿服务志愿者一起沿涌巡护。“我们逢每周四,就会到河涌段巡查,今天巡查的情况很好,水面有树叶漂浮物,绿化带干净,无偷排现象。”彭姨说,这样的巡护并不难,只要坚持,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带动身边朋友、邻居形成保护车陂涌水质的意识。“我们这队志愿者,都是感受到社区的护水氛围之后,加入到行动来的。”

广州水网河道交汇,家门口那条陪伴社区成长的河涌是珠江流域大家庭的一员,广州政府部门近年来重拳整治河涌黑臭水体,截至目前,广州已经有35个达到初见成效、不黑不臭标准。车陂涌只是当中之一。

“如今,车陂涌的巡护志愿者规模,从去年零星几人,扩增到拥有了上百人队伍,这些变化,都让我看到了在地保护力量的成长。”苏志均说:“我们正在准备成立水上救护队,以车陂村作为培训基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龙舟运动中,并且让龙舟运动不再限于每年端午节的竞渡,平时就可以让小学生划龙舟,让游客也可以亲身下河划龙舟。”

目前,车陂村正着手将“车陂村扒龙舟”申报为广东省非遗,村里的龙舟文化展览馆也已在建设中。

未来,他们还希望,在绿岸清水的映衬下,车陂龙舟文化能与公益、旅游、环保跨界交融,与时尚天河一起,成为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记者李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