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阿里见闻:边境上的守边人

【解说】在西藏阿里的西南边,典角村曾是边境一个常年无人居住的地带。七十一岁的嘎玛次仁老人,从1984年开始在这里守边。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嘎玛次仁用放牧,搭帐篷的方式,固守边疆三十四载。

【同期】嘎玛次仁

今天搭个帐篷,明天修个羊圈,慢慢地把疆土守住。尤其是这边那时候条件很差,医疗条件没跟上,得过好几次雪盲,现在关节也不好。

【解说】在嘎玛次仁的房间里,一张久存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他年轻时的模样。从彼时那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到如今的古稀老人,嘎玛次仁在边境的生活,伴随着岁月的增长在变迁。

【解说】1984年,为响应自治区党委固土守边的号召,三十七岁的嘎玛次仁和妹妹以及另外三户人家,从狮泉河镇加木村搬迁到典角村。过了不久,这三户人家搬走了。嘎玛次仁和妹妹两家十七口人,开始在荒芜的边境开拓。

【同期】

当时条件相当差,用石头围了一下像羊圈一样,就住在里面。

【解说】三十四年,典角村已从十七口人发展为三十九户,一百五十一个村民。初次到典角村,能看到一条水渠穿过整个村落。几个村民在洗衣服,孩子们在旁边玩耍。

【解说】目前,典角村的二十七户住在边境小康村新居。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带有小院子的二层楼房,藏式装饰使房屋看起来别具特色。在小康村的中央,一个宽阔的广场,集中了用木架保护起来的植被,还有供村民娱乐的体育设施。

【同期】嘎玛次仁

有边境补助,还有草补,林补,两口子一年收入有两万多。

【解说】嘎玛次仁告诉记者,如今典角村已经走出去了三个大学生,随着村里的条件不断完善,村民在教育和工作方面将会有更多机会,但守边的任务一直不会中断,在这里将会有更多人承担起守护边疆的重任。

【同期】嘎玛次仁

在教育方面,没有辍学生。小孩只要到了年限以后,都能享受教育这块,包括三包政策,包括村上,包括家里,基本上不用出什么钱,都是国家在资助。

现在还在大学就读的还有好几个,包括我的一个最小的女儿。

他们也可以出去做自己的事情,出去打工,除了上学的,都在这里生活,因为为了守边固土。

【解说】在典角村,每户人家楼房上的国旗,矗立在蓝天下,曾经的守边家族,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村落。走访中,记者发现五月小康村新居的绿植已初开新芽,广场上玩耍的孩子的笑声,在蓝天群山环绕中,响彻典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