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五月浅夏,明媚、靓丽,一切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当再次见到王拥军时,他给人的感觉像极了这个季节。一个浅笑,几个故事,记者的问题慢慢被拼凑成“画”,让人回味良久。

作为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30多年来从事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在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防治研究及临床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提高我国脑血管病防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生医治患者仅仅是为了让其延续生命吗?疾病好转的同时,是否还有快乐的人生?每每讲到这些高深的医学问题,他总会讲故事,让高深的内容显得不再乏味,反而散发出引人入胜的生趣。显然,这是一位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临床医学科学家。

王院

  王拥军(左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17年5月,王拥军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这是继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后他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科技人才奖励。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总共不超过3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该项荣誉,医学领域获奖者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这个奖章不是颁给我个人,而是颁给整个团队。”被问及获奖感想,王拥军说,“我们经历了曲折和困难,可我们始终目标坚定。如今回首过去,我们确实收获不少:中国第一个卒中单元、NEJM中国神经病学第一篇论著、连续七年Stroke全球单中心最大贡献团队……”

研究成果能改写国际指南,这是每一位临床科学家梦寐以求却又可遇不可求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王拥军教授在2017年岁末引用莎士比亚一句名言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全身心投身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流金岁月。

时光回到2001年,王拥军教授留美归国的第一年,当时北京天坛医院整个神经内科只有一名硕士生导师,只有一人有博士学位,势单力薄,不成气候。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十八年后的今天,天坛医院神经内外科的学术影响力在全国都已排名第一,完善的科研团队亦可接轨国际标准。作为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说:“天坛医院的神经学科不但现在第一,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保持第一,这个信心我是有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搬迁新址这一契机,我们正在酝酿一个重要转型,做了一个基础学科振兴计划,除了神经学科以外,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领域寻求发展和突破。”

追求卓越,打造一批临床医学科学家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启动了非传染性慢病的防治研究,作为这个专项设计专家组组长,王拥军教授一直在思考,十三五的主要产出是什么?除了论文、专利、产品和防治能力的提高,他认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产出,就是打造一批临床医学科学家,培养一支称职的临床研究方法团队是解决中国脑血管病研究效率不高的根本出路。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是还缺乏卓越的医学科学家。”王拥军认为医生按品质可分为四个级别:规培中的医生、合格的医生、优秀的医生和卓越的医生。

规培中的医生是指正在接受培训的医生;合格的医生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这是独立行医的底线,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优秀的医生更看重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单独疾病的治疗,他们是医学的将才,是临床的能工巧匠;而卓越的医生,除了医治病患,救死扶伤,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新的学说、新的手段、新的指南,他们的工作,受益的不是一个患者、一个案例,而是一群患者、一个行业。

王拥军说,“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我们的底线,优秀是我们的追求,优秀的医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而卓越的医生会创造一个时代的奇迹。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全民健康,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临床医学科学家这个队伍就必须要补上来。”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