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生态旅游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 )

发布时间:2018-05-13 22:30: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吴佳潼  |  责任编辑:吴亮
分享:

西藏山南错那县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中国网山南5月13日讯(记者 吴佳潼)“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西藏行13日来到西藏山南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实地了解麻麻门巴民族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情况及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党的十九大代表、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乡长白玛央金。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麻麻门巴民族乡有着与雪域高原不一样的环境,这里有绿树,有流水,有瀑布,山上还有野猴子,山高林密,气候宜人。“我们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等自然资源,特别是山南市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让群众看到了这里开发旅游业的前景。”党的十九大代表、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乡长白玛央金告诉中国网记者。

“在山南市委市政府、安徽援藏的大力支持及错那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2013年底开始规划,2014年3月份开工,2014年12月完工,201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白玛央金介绍。

据了解,项目涉及新农村建设户数62户和通讯管道、村委会、卫生院等15个项目,总投资8858万元。建设农牧民住房62户,其中整体搬迁40户,就地改造15户,穿衣戴帽7户。新建房屋分为大、小两种户型。大户型为三层建筑,面积244平方米,共38户;小户型为两层建筑,面积166平方米,共17户。

截至目前,小康示范村开办了49家家庭旅馆,共有床位444个,7家餐馆,6家茶馆,5家商店,7家民族特色产品销售点。

过去,这里的30多户群众都是70年代从其他乡镇搬迁到此地,群众没有耕地、牲畜、草场等资源,仅靠竹器编织维持生活。2004年开始,麻麻乡周围的竹子开始枯萎,群众生活难以维持。而今,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的建成,“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收入大幅增长,走上了旅游致富路。”白玛央金说。

致富带头人卓玛今年34岁,是麻麻乡里第一批经营家庭旅馆的。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今年34岁的卓玛是第一批经营家庭旅馆的,也是乡里的致富带头人。据卓玛介绍,自己的家庭旅馆2015年9月正式营业,自筹资金12.2万元,是一个三层小楼。“一层是茶馆,二层、三层是家庭旅馆。”

“过去家里大多靠竹器编织维持生计,我老公偶尔外出打工,全家年收入为4000多元。以前家里房子是石木结构,一家四口挤在60平 米的屋子,厨房和住宿房间全部都在一起,房屋简陋,没有抗震加固功能。”谈到过去的生活,卓玛回忆到。

卓玛经营的家庭旅馆,一层为茶馆。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如今,卓玛一家经营着家庭旅馆,丈夫次仁嘉错在乡里做邮递员,每个月有1000元收入,同时木碗加工每年也有5000多元收入。加上家庭旅馆收入,“现在一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说到此,卓玛脸上露出了笑容。

卓玛家的生活富裕起来,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将经验分享给大家。很多群众在住进新房以后不知道要如何利用,看到卓玛的做法,大家纷纷效仿。“我土生土长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奔小康,要富一起富!”卓玛说。

“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我们一定铭记党的恩泽,守好国土,建设好家乡。”卓玛表示。

麻麻乡群众现在收入来源之一——木碗加工。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让麻麻乡的群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乡长白玛央金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白玛央金从北京回到麻麻乡以后,立即走村入户,及时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着重传达有关乡村振兴及生态旅游方面的内容。“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性特别高,全乡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白玛央金说。

白玛央金不仅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给群众,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义务。“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的政策,找到我们与政策的差距在哪里,未来才能发展得更好!”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