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扎西岗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林芝市委“233”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巴宜区委“大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工作目标,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走出一条听党信党、生态良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全村68户群众吃上了旅游饭,52户开办了家庭旅馆,床位突破1000张,15户家庭旅馆网上经营。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09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600元,扎西岗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旅游村、生态村。
扎西岗村迎来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 通讯员 李玉领 摄
岗村藏语意为“吉祥坡”。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扎西岗村”四个字,弹出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关键词:“中国最美乡村”“全国文明村镇”,自治区级“小康建设示范村”“生态村”……
一条条信息,一个个故事,一块块招牌,辉映着村公房上的金色党徽。党徽下面,“党建引领,旅游驱动,致富群众,共建小康”十六个大字格外醒目。
党建引领—— 为村庄发展凝聚合力
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守着美景无心看风景。30多年前,扎西岗村是一个仅有十几户村民散居的小山村,道路泥泞不堪,住房破旧矮小,群众生活贫困,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仁青次仁召集全村的8名党员和村干部说,党员吃苦在前,干部先干一步,必须让群众过上吃、住、穿、用都不愁的好日子。于是,村里办起了文化夜校、建起了农家书屋,党员和村干部带领群众铺平拓宽了进村道路,并派年轻人到其它地市学习。同时,鼓励以“名片大叔”扎西平措为代表的6户群众率先建起了家庭旅馆,做起了马匹出租、特产销售、藏餐体验、游客住宿等生意,使群众的生活逐渐改善,腰包越来越鼓。30多年来,党员由8名增加到45名,收入增加了65倍,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资产超过百万元。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从年轻时就耳闻目睹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村庄的发展变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6年前加入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干出了成绩和担当,2013年作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转录为基层乡镇公务员。
2005年,扎西岗村和仲麦村合并为扎西岗行政村,那时账面上仅有17块钱,而13年后的今天,村集体账面余额达到了115万元。数字叙说着变化。对此,作为“领头雁”的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深有感触:只有注重发挥村级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两个村的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汇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不断丰富教育形式,通过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邀请老支书、老党员授课,村民大会前唱国歌、每天播放藏语党章等,使党员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思想不断进步,为村庄的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如今的扎西岗村,拥有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村公房和附属建筑,景色优美、功能完备。村公房集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便民服务大厅、便民超市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群众议事、办事、学习、娱乐的主阵地。
旅游驱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家庭旅馆的蓬勃发展虽然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但粗放式管理、散漫的经营却让游客感到不满。经营初期,抢客宰客、恶意竞争、卫生投诉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亲戚邻居失和。
没有规范的经营,就没有长久的发展。扎西岗村党支部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于2012年在鲁朗镇成立了首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着力提升旅游档次品牌,规范经营管理、畅通投诉渠道、加大处理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016年5月,扎西岗村党支部创新开展“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采取党员自评、群众参评、支部定评的模式,每半年评选一次,截至目前,共表彰挂牌了14个“党员示范户”,在全村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党员群众带头投身旅游业经营、争当文明经营户,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夯实了全村旅游产业健康文明、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
扎西岗村党支部还发挥巴宜区旅游局派驻优势,邀请中山大学专家教授为村庄规划旅游发展之路。组织党员群众和从业者赴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村里每年都会就旅馆经营、政策法规、急救常识、消防知识等方面开展多次培训,打造“吃、住、行、游、娱”一站式旅游服务产业。2016年8月,扎西岗村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7.1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1多万元。
富而思进,有了资金积累的村集体着眼长远,近年来先后投资191.54万元修建了洗车场、洗衣房、演艺厅和林下资源烘干房,创办了自行车租赁项目,建起了村集体商品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0万元的经济收入,4户共8名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管理经营如期脱贫摘帽。
谈及发展变化,在扎西岗村驻村的巴宜区旅发委副主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胡猛感触良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和援藏工作队累计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为村里建起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村庄排污排水、桥梁改扩建、村文化活动中心、环形旅游线、星级公厕、停车场等10多个项目,使旅游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目前,村党支部以建设高原森林氧吧、高原农耕风貌园、传统藏式民居和民俗文化体验馆为目标,依托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桑杰庄园”,全力打造升级版“生态型、文化型旅游新农村”,构建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共建文明—— 为社会和谐增添动力
惠从何来?惠及何处?恩向谁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扎西平措大叔在为群众上党课时说:“共产党带来的惠民富民好政策,就是我们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源头,我们要打心眼里感谢党,自觉用行动来报答党恩、回馈社会、互助邻里,汇聚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强大正能量。”
困难时想着别人的困难,需要时想着别人的需要。2014年5月,村民嘎玛的丈夫次仁因车祸在市区115医院住院治疗,嘎玛在乘坐出租车到医院的途中捡到了一个装有大额现金和单据的钱包,急需用钱的她立即通过身份证联系到失主,当天下午便将钱款票据原封不动地交到失主手中。失主索朗达瓦特意为嘎玛制作了一面“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在驻村工作队的简报中,每年都有许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近6年来,仅工作队掌握的家庭旅馆经营户拾金不昧的事例就有40多件,向游客返还财物总价值达10多万元。“当好人、做好事”已成为群众行为准则。失主用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扎西岗村群众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的敬意,自2008年以来,村里党员群众自发为灾区和需要帮助的群体捐款达18.7万元,各类受表彰人员主动将发放的奖金转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传统坚持了10年。
困难相帮,喜事相贺。农忙时节,党员群众自发为家有困难的群众统收统种;婚丧嫁娶,全村出动齐帮忙,村庄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家庭。2013年,五保户次仁多吉因脑血栓晕倒后,村民第一时间将他送到医院,每天派出两名党员轮流悉心照顾,一个多月后老人便痊愈出院了。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成,村里已走出14名大学生,扎西岗村呈现出一片邻里和谐、人心思进的景象。(记者 谢筱纯 通讯员 王显琴 李玉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