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贫困成为下一代的负担

在对比分析处在同一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下的“先富户”与“贫困户”后我发现,文化素质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思维活跃、善于把握商机、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较快的村民更容易致富。

于是,我们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经营型人才匮乏的问题,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知识不足、制约贫困村富民产业发展的问题,举办“农村电子商务能力提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成立“电商工作室”,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项目培育、孵化、推广;发起成立“宕昌县青年电商荟”,整合资源、聚合资讯、搭建平台,在市场、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助力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村里的年轻人赵国强,原本在新疆打工,收入也不错,看到村里发展电商及农产品加工,主动联系我要回来跟着一起创业,目前已成为陇南电商扶贫讲师。

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构建“1+X帮1”的扶贫工作模式,第一个“1”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二个“1”指大寨村,“X”指社会力量,也就是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广泛团结社会力量,助力大寨村扶贫开发及集体经济发展。我联系天津大学校友企业与村里签署“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建设“季莳鲜梅花椒基地”“季莳鲜中华蜂蜜基地”,惠及贫困村7个、贫困户200余户;与甘肃省轻工研究院等5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在天津大学、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年货会、推介会,并发起成立“沙湾大寨产业扶贫发展基金”,首期募集社会资金11万元。

我始终没有忘记老文书说的营盘山,没事就上去转悠。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保护,到底该怎么开发?去年9月,在推介农产品时,我看到梅花椒价格非常高,再想想现在村民种的花椒品质差价格低,还卖不出去。于是我就自己掏钱,从网上购买了试种的1000棵无刺花椒、赊账购买2900棵梅花椒到达服务站,与十来个村民一起种到营盘山上。现在营盘山已经种植梅花椒、核桃1800亩,成为大寨村的“银行”。

两年多来,我走遍村里所有249户农户、沙湾镇21个行政村、宕昌县80%的乡镇、陇南市7县1区,我看到更多的是朴实、勤奋、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普通老百姓。回首这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莫让贫困成为下一代的负担”最能代表我的工作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扶贫人、村民、基层政府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拼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4日 19 版)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