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罗振

身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如何投身于质量提升行动中,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设备工程部副部长罗振参加完今年的全国两会后,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在思索的命题。

积极投身“品质革命”

回到韶关后,罗振积极将两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他告诉同事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便是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作,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为此,罗振向身边的工友们发出了号召:“没有过剩的行业,只有过剩的产品。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企业。在国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同时又在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我们工厂也必须通过每一位员工在每一个岗位上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努力创新,不断提升我们产品质量、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工厂效益,我们工厂才能在这次‘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中越走越好。”

罗振是丹霞冶炼厂的一名产业工人,他和其他3位“90后”团队成员将一套价值约2500万元的大型进口自动化设备成功国产化,为企业省下2100多万元经费,使设备维护和养护再不受制于国外生产厂商。罗振及其企业的“蜕变”,正是传统产业工人用创新驱动自我及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让“工人”再焕发荣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所做的精辟论述,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从自己改起,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始终符合‘人才’的定义,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供给,进而投入到‘创新’的工作之中,不断实现‘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罗振说。

罗振留意到,目前制造业体系缺少一批高水平的、较高稳定性的产业和技术工人,甚至可以说,“制造业的产业和技术工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制约制造业品质革命的严重隐患”。

为此,他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扭转经济体系脱实向虚的状况,真正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实体经济。营造踏实、务实的社会风气。“少一些‘风口’,少一些一夜暴富,让我们的年轻人心静下来;宣传‘劳动光荣’‘不流汗不是劳动、手不脏不足以成大器、不下现场不能提高、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引导部分年轻人从事基础的技术性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技术人员,罗振还认为要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打通技术人员、技工队伍的晋升通道,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物质保障。“让技工这个工种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让‘工人’这个群体再次焕发荣光,工人身份和制造业这个行业再次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各个层面的尊重和重视。”(广报韶关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靳林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