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以新的风姿令人刮目——该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从此前的挂科成为常态,到如今汉语沟通流利,科目逐步通过。近日,在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1+1+1”帮扶座谈会上,二十三名少数民族学生回顾该学期考试成绩,不禁展露出久违的笑颜。

据了解,此次少数民族学生“1+1+1”帮扶活动由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党委倡导并发起,自2017年10月起实施,针对该院二十三名少数民族学生,以“一名党员教师、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帮扶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帮扶小组,帮扶的少数民族学生以新疆、西藏学生为主,对少数民族因材助学、因时制宜,答疑解惑,共育人才。

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华介绍,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分数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进入大学一起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因基础相对薄弱,往往面临挂科之虞,实施“1+1+1”的帮扶活动有针对的教育辅导,有效助力达到学业提升,学生理想信念、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她对被帮扶同学们的努力和进步表现了欣慰,同时也肯定了帮扶政策实施的效果。首先帮扶活动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帮扶活动之后,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既收获了友谊,学习上又比学赶超,更好的促进民族的融合并共同成长。

据《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少数民族学生“1+1+1”帮扶效果报告》显示,该院二十三名少数民族学生中,除去大一的六名学生,近半数学生帮扶前挂科达四门以上。历经半年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在此次考试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该院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十一人挂科数目降至一门及以下,四门以上科目未合格者仅为两人。

学院党委组织员黄鹤老师谈到此次帮扶活动的意义, 学院在“一名党员教师和优秀学生干部”也就是“1+1”的选拔中,必须是优中选优,二十三名老师都是各科专职教师兼党支部书记,学院实施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都是双带头人,他们不仅是高学历的博士、学科带头人,同时是每个基层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在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发挥他们各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制定了13条保障机制和措施。以学院党委领导下把这个活动事情做实。学生们的成绩从帮扶前到现在成绩数据的对比,也是质的飞跃。

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书记钟浩说:“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学院帮扶活动,一条心把帮扶项目实施好,我带的正好是我们班上的一个学生,我也非常关注他,这学期课程是非常难,他也有很多学不会,由于这个学生比较腼腆,有时候不好意思来找我,我就让另外一位帮扶结对同学带他一起来给他们一起讲题目。其实老师和学生的期望一致的,希望通过“1+1+1”帮扶活动,学生把课程学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

来自新疆的西力艾力·买明谈到“1+1+1”帮扶活动难掩感激之情,他说:“感谢他们的诲人不倦,这次帮扶活动让我攻克了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提升专业的同时,还通过了英语四级”。

藏族学生格桑旺拉的帮扶者刘力说,“少数民族同学因语言弱势在学习上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我想做的就是能让他觉得每门学科没那么难,互帮互助的帮扶活动也成为我们友谊的纽带。”

学院正院级专职党委副书记薛田良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帮扶活动的成果,通过此帮扶活动,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信心、提升成绩,达到综合素质提高,融入到学院生活中,让学生真学实干,当他们回到家乡时,能够更好的建设他们家乡,促进民族大团结。

据悉,此项少数民族学生“1+1+1”帮扶活动于2018年2月底,在三峡大学 “党旗引领百舸争先” 党建工作主题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1+1+1”项目是三峡大学统战部作为一个统战工作的亮点汇报给湖北省委,并得到了省委各级领导的充分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