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是如何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30年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以来,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进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是如何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30年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海南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袁琛 摄)
博鳌为证 天翻地覆30年 海南旧貌换新颜
连续13年被海南省聘为博鳌亚洲论坛首席摄影师的谢南健记录了博鳌与亚洲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见证了海南日新月异的变迁。
谢南健介绍说,“博鳌亚洲论坛开始筹建的时候,整体设施比较落后,吃住环境相当简陋。琼海的接待能力有限,博鳌论坛的住宿酒店只有金海岸酒店,有些代表甚至住到了海口和三亚。”
要想富先修路,博鳌的发展也是交通先行,逐步实现了从步行、摩托车、小轿车,到如今机场直达的快车道。
30年前,海南刚刚成立。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同时授予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特区立法权。
那时,海南是人们眼中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岛,海南特区建设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
30年间沧海剧变。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眼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南经济总量增长77.9倍,人均GDP增长52.4倍。
基础设施建设就让人们叹服。建省初期,海口至三亚行程至少要5个小时,如今,环岛高铁最快仅需1.5小时。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省琼海市的小镇博鳌,18年来,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窗口。
18年,博鳌旧貌换新颜,博鳌的变化,是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一些国外已经使用的药品、设备和耗材,落户到我国一般需要3年至5年时间,但先行区有优先引进和使用这些药品、设备和耗材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博鳌超级医院院长李兰娟说,“博鳌超级医院拥有特殊的政策,能够引进国外的药物、设备和新技术,我们将首先引进九价宫颈癌疫苗。”
海口市民陈琼晶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必须去香港或者出国,博鳌马上就可以接种了,太方便了,我已准备预约了。”
正如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所言,30年来海南的发展是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修炼“文化内功”让海南成为天南地北人人向往的天堂
30载春秋之于历史的长河,仅是沧海一粟,对于个人而言,而立之年恰逢青春芳华。海南,这个曾经的边陲小岛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人民艳羡的“四季花园”,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每到冬天,大量北方人就会涌向温暖的三亚旅游疗养,享受生活。他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温暖宜人的气候,还有独特的文化。
古代文人墨客曾用天涯海角比喻遥不可及、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海南三亚成为很多人心心念念想要追逐的天堂,是梦里都渴望一睹芳容的旖旎海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呈现。
让600岁故宫学会“卖萌”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海南是个文化多元、遗产丰富的地方。”高大的椰子树、柔软的海风、细腻的沙滩等独有的热带景观,是海南人是司空见惯的风景,却是远离海岛的居民眼中魅力无穷的自然文化景观,具有无穷的魔力。
除了自然景观,海南还有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海南不仅有浓郁的侨胞文化,还有黎锦、椰雕、琼剧、崖州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海南黎族的藤编技艺。(海南日报 陈光海 摄)
这样的环境是外地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旅游胜地,也是当地人的梦里水乡。
王小艾是土生土长的博鳌镇沙美村人。3年前,因为想念儿时的家乡菜,她想回乡开一家琼海特色餐馆。可那时的沙美村,道路泥泞,污水横流。
2017年,随着海南全力打造博鳌“田园小镇”的规划,沙美村的“颜值”瞬间倍增。村内保护性修复了70多间侨乡南洋特色民居,实现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排污管网“五网”贯通。村外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理念,打造独特的内海海湾观光带。
随着家乡一天天变美,王小艾回乡开餐馆的念头愈发强烈。她将自家的祖宅改造成餐厅,坐在餐厅中,就可以将波光粼粼的沙美内海尽收眼底。海南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圆了外出游子的梦,也为乡愁找到了寄托。
单霁翔建议海南可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传播方式,做好文创产品,让更多游客将海南文化带回家。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海南的靓丽“文化名片”。
借博鳌亚洲论坛之光 燃旅游腾飞之炬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让这个渔家小镇闻名于世。博鳌镇被誉为世界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最完好的江河入海口处女地,融山、河、湖、海、岛屿于一体,集树林、沙滩、温泉、奇石和田园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天堂小镇。
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为博鳌镇带来了无数光环,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达500万人次。
借助博鳌论坛的带动和影响,昔日的渔家小镇摇身一变,成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
数据显示,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17年,游客年接待量达到6745万人次。
而过去5年,海南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2010年的2587万人次跃升到2015年的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57亿元增长到812亿元。2017年入境游客111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目标。
30年来,海南旅游发展突飞猛进。
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初,海南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
不仅如此,这个省办特区不断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法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还建了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世界首条环岛高铁、中国首支旅游警察......
海南以得天独厚的优势赢得博鳌亚洲论坛的青睐,博鳌的永久落户又推动了海南的旅游发展。为了回馈这份厚爱,海南竭尽全力打造“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并将创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目标。
瞄准世界的志向让海南破除了一岛一地的局限,超越国界,不断强化“世界性、全球化”意识。
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借助改革开放40年的契机,步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正站在中国旅游的最前沿,迈向世界旅游舞台的中央。
迟福林认为,“海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南的今天。”在打造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过程中,海南应通过产业变革摆脱房地产依赖,依托科技,培育“陆、海、空”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深海科技产业和航天科技产业。
“希望投资者不要成为在海南炒房地产、赚快钱的领跑者,而应在海南中长期产业变革中寻求发展机会。”迟福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