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村民在学习插花。

  图为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村民展示他们制作的月饼。

本报记者芦晓春文/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源头活水。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这为新时期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所院校——中关村学院近年来立足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北京市海淀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保障农民有质量的转岗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需求啥,学校培训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有着办学几十年历史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采访在大都市郊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该学院是如何不断创新培训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有的放矢地满足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需求。

聚焦精准——培训工作与区情紧密结合

近些年,海淀区的城镇化推进速度一直全市居高,一批批农民通过农转居、农转非,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这两年,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加快,该区北部的城乡结合部腾退清理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这里的农民纷纷告别传统乡村居住方式,搬进新楼房,开启了城市社区生活。

告别了农业生产,就业就成了他们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海淀区北部新区农村人口为3.3万人左右,涉及城镇化建设中腾退转岗人员约为2.8万人。要安置这般规模的劳动力,离不开对他们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

“我们学院一直以海淀区区域的发展和定位为导向,开发和开展符合海淀区新时代、新特点的培训项目,把教学资源建设与海淀区区情相结合,努力开展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内容,提供更有质量的培训项目。”中关村学院院长程洪莉说,精准二字始终贯穿学院的培训工作。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关村学院瞄准海淀区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需求,积极与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项目培训,共计为海淀区7个街、乡、镇提供16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职业教育共培训22000多人次,其中有905名海淀区新型农村劳动力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895人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为98%。

借力合作,共谋大局。为了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中关村学院还加强与区有关部门的合作,为不同的社区对象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服务,实现各层次的精准培训,先后与海淀区农委合作,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两委干部的专业培训700多人次;与海淀区教委合作,开展了700多场次的社区教育培训。其中,共计完成北部新区社区教育培训14000多人次。近年来,该学院组织的精准培训受到了海淀区政府和各基层政府及培训学员的高度好评。

注重效果——提供符合需求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经过持续多年的政策引导,开展农民培训在各地已成为常态。可是,农民对培训效果的反映却莫衷一是。因此,有效的农民培训工作需要直抵他们的“关键点”,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培训内容和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

“为此,我们除继续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外,特别注重相关的研究与和调查工作,以研究推进培训,以培训验证研究,两者构成良性互动。”中关村学院副院长张静告诉记者。

通过调研发现,这几年海淀区北部新区腾退地方的新型社区居民,大部分转移到当地的物业管理公司,但大部分需要转岗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基本为零。为更好的满足当地村民转岗就业的需求,中关村学院于2013年到2016年为海淀区西北旺镇村民开展物业管理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约290人经培训合格后顺利转岗就业。

为了打通农民培训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中关村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校村合作,极探索新型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新思路。实践证明,“校企一体化”和“校村一体化”培训模式将产业(区域)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培训资源的协同推进效应。

协同效应带来培训工作的创新。2017年,中关村学院与四季青镇政府联合举办了物业管理技能培训,根据该镇的物业管理人员的情况,举办了物业管理的成人大专班。通过学校对四季青物业行业的深度介入,了解四季青镇物业企业及人员的需求,开设专业课程,逐步提高了该镇本地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并提高了学员们在本地区物业相关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已经有56人通过了北京市成人高考考取学籍。

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提升整体素质

人们常说,北京的农民很幸福,因为他们不仅在收入上有保障,而且还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精神上很充实。这给北京的农民培训工作带来启发:不能仅仅关注农民对技能的需求,还要关注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们关注技能培训,但不止于技能培训。技能的功夫也许在技能之外,只有把技能之外的功夫做到位才能让技能发挥更大的功用,所以我们非常重视素质提升和观念的改变,进行全面素质的培训和提升。”中关村学院培训部主任高大玮表示。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下,中关村学院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仅符合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也为精准帮扶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2017年,中关村和海淀区苏家坨镇七王坟村开展了基层党建精准帮扶项目。这次帮扶培训并不是为广大村民传授农业生产技能,而是将其设立为中关村学院社区教育基地,立足于通过社区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针对村干部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讲座培训,帮助提升党支部在村子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广大村民开展插花、月饼制作等富有特色的培训,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培训内容,培训受到广泛好评。

“农民需求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要努力满足海淀区农民群众和社区居民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程洪莉院长坚定地说。

据悉,中关村学院今后将继续紧贴区域发展的需求,发挥自身集多种教育形式于一身的优势,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的工作,不断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锻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搭建区域培训网络体系。同时,在培训工作中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培训服务范围,增加培训类型和层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