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0日讯  《“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新机遇》主题论坛昨日在海南博鳌举行。

作为博鳌论坛的分论坛,《“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新机遇》主题论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精准扶贫和企业发展机遇,旨在促进精准扶贫的经验共享和国际合作,为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发展发掘更多机会。

外经贸部前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会长杨伟芬等,齐聚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2018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也是“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五周年。

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这组数据创造了中国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减贫奇迹。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这是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何帮助沿线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论坛嘉宾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龙永图认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带了更多的就业,有了就业就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一带一路”要从发展入手,要修路,要发展制造业,要让更多的人拥有工作,而且要变成一个个实际落地的项目,为沿线国家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随之而来的关键是要加强合作,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一是企业间的合作,因为只有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才能做大市场,将尽可能多的人口纳入其中。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之初,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就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这一倡议将“改变巴基斯坦的命运”。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他认为,“一带一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创新和能量,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消除贫困,给当地人民更加繁荣的生活创造了机遇。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实施中,要激发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的活力。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很灵活,只需要给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一点资金支持或是技术支持,就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企业家通过投身扶贫事业,将如何获得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作为企业代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会长杨伟芬、副会长付春阳、刘三来,高海在论坛现场分享了他们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经验。杨伟芬女士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通过对偏远地区的年轻人进行美容美发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帮他们找到体面的工作,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实现异地转移脱贫或本地就业脱贫。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岳华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岳华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的周期不长,一般三到五个月,学员就可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能,然后可以到实体店上岗,月工资可以达到3000块钱以上,后续还会有更高的收入。从长期来看,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偏远地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甚至可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业艺术委员会希望能够在更多的国家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机会走向世界,同时希望把国际化的美容美发技术引进国内,让中国的年轻人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