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王德民挂职期满要回县城了,这条没有公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河南襄城县秦寺村的每个角落。百姓们说:“有王德民这样的第一书记是俺们的福分!”
全村老百姓都想在王书记临走时再说上几句心里话,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地送上一程,可王德民为了不打扰村民,2月14日深夜悄悄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村庄。离任的当天下午,王德民在秦寺村转了一圈又一圈,走走亲手整修的村道,瞅瞅安上的路灯、自来水管,摸摸栽上的果树,感受那份亲切。田野里的麦苗嫩绿茁壮,随风起伏,似乎在向他依依不舍地致意,王德民不由自主地又走到贫困户家里,看看还有啥困难需要帮助。80多岁的李秋玲拉着王德民的手颤声说:“王书记,你啥时候再来看俺呀!”“李大娘,你放心,我会常来,有困难记着给我打电话!”王德民指着墙上贴的手机号说。
夜深了,王德民亲手绘制的文化长廊宣传画在路灯下格外耀眼夺目。临行前,他把当天赶制的秦寺村18户贫困户联络图交到接替他的李颖楠手里。“王书记请放心,我会像你一样全力以赴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两双手紧握,王德民两眼湿润了。
那是2015年9月份,41岁的王德民由襄城县公路管理局被委派到最边远的范湖乡秦寺村任第一书记。秦寺村1760口人耕种着1750亩地,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王德民上任后便一头钻进老乡家访贫问苦,多次召开村两委会探索脱贫良法。村道是车辙深深的土路,一遇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水和泥)。为解决村民出行难,他无数次跑县里反映情况,终于争取来150万元资金整修村道。王德民原本就是道桥工程师,是修路的行家,抓一把沙子就能看出含泥量,搅一下混凝土就知道配比标准。为把村道修得结实、耐用、美观,王德民起早贪黑监督查看,一个月后,完成了3.6公里水泥路和生产主干道。秋收时,农民开着装满秋粮的车子在平整的村道上来回跑,残疾人贫困户秦自强开着三轮车更是心花怒放:“现在拉东西跑着真省劲!”多年来,村民吃的都是污染了的浅井水。为了村民健康,王德民多方协调126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打了300米深水井,建起水厂,全村老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为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王德民跑回“娘家”——县公路局争取资金支援。很快为村里购置了30个大垃圾桶,建造了4个垃圾池。起初,村民们不习惯往垃圾桶里倒垃圾,街头村口乱扔垃圾袋,甚至还有人把垃圾桶推倒了。王德民没有生气,他把滚到地上的垃圾桶一个个扶起来,耐心地教育村民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还从村民中选了5名保洁员。看到保洁员天天打扫卫生,乡里乡亲的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慢慢地,大家也自觉了,不再乱扔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改变大田单一种植,调整产业结构,王德民发动群众麦田套种烟叶辣椒。全村500多户纷纷套种,亩产值成倍增长。去年,村民秦二伟5亩地收入1.3万元,“俺村来了个能书记,让俺麦田套种辣椒,亩产比以前多收入1600元”。贫困户秦二伟逢人便说。王德民还带领群众在村道两旁栽上柿子树、梨树、杏树,对村中4个干坑和寨壕沟填土栽树。如今的秦寺村,可谓垂柳依依吐新绿,春夏鲜花盛开醉游人,秋天果实累累香满村。
贫困户王明烈是个老上访户,王德民头一次登门他根本不买账,认为这些文质彬彬的干部都一样,给点钱物就再没声响。一连三次王明烈都给王德民冷板凳,问啥也不吭声。王德民不声不响带人给他家建厨房、安大门,粉刷院墙,还给王明烈办理了低保,安排他当上了村保洁员,月收入500元。今年一月大雪纷飞,王德民来到王明烈家嘘寒问暖,帮助铲雪。老人终于开口了:“王书记,来烤烤火!”扭身去厨房里打了一碗鸡蛋茶端出来非让书记趁热吃。王德民反倒鼻子一酸说:“心意领了,我们有纪律,不能吃群众家的东西……”
去年4月份,王德民的妻子去郑州动手术,正值他忙于对贫困户、拟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不分昼夜地校对填卡分不开身。他只好让70多岁的岳母陪护了妻子7天,硬是没顾上去郑州一趟。8月底,刚参加完高考即将到北京上大学的女儿一番话让他泪湿:“爸,你有5个月没见我了,但我也挺过来了,你让我学会了坚强!”
倾情付出得到了村民衷心拥护。有一次他感冒发烧了,村民悄悄熬好了秦寺村特产——茅根茶让他清热止咳;早上推开门,门口石板上放着红薯、蔬菜。如今,脏乱差的村庄变得和谐美丽,全村47户贫困户有35户脱贫,年人均收入净增3000元,王德民连年被襄城县委授予“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古国凡 张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