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过去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百姓作为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亲历者,自身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春来临之际,中国之声记者深入基层,走进10个普通家庭,跟他们一起回望40年的家国变迁,共话美好的新春愿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40年铁路发展到现在绝对是一个跨越。最初我开蒸汽车,(时速)60公里;然后开内燃机车,上海到南京(时速)90公里,那时候很开心;后来我再跑蚌埠,开时速160公里的,更快了。当时根本想不到现在能够开时速350公里的。”50岁的杨坚坚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务段的一名高铁司机。工作31年,从世界上最落后的时速40、5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最先进的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杨坚坚全部开过。

  杨坚坚接受央广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春节7天,杨坚坚5天都在车上,看着一车车乘客拖着大包小包急切回家的身影,内心十分满足。30多年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乘客们的脚步更加从容,上车的图景也截然不同。

  春运期间的上海虹桥高铁站,人流不小,但秩序井然 (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以前的春运,苏州站、无锡站,一停就是一小时,掉客,旅客上不去,都挤。站台上的服务人员只能通过推、挤的方式把他们硬推上去。脏乱无法形容,厕所都是人。但现在动车组不一样,总调度室看到今天买票的人多,会临时增开(列车),旅客都是井井有条上车,很顺畅。”跟火车打交道30多年,杨坚坚憨笑着说,他感觉自己从蓝领变成了白领,“白领、西装、大盖帽,精气神都有。现在我们和白领一样,上班穿白衬衫。以前蒸汽机车根本不敢穿白衬衫上去,人家会觉得你不正常。”

1984年,15岁的杨坚坚考上了浙江金华铁路学校,父亲送他去学校报到,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300多公里的路程,火车开了一整天。杨坚坚回忆:“我第一次乘火车去金华学校报到,跟我父亲两个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六点钟松江站上车,晚上5点半到金华。我想为什么这么远,我都要哭出来,火车也太慢了。”

那时,党的十二大刚刚提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铁路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运力,铁路部门因此专门制定了“1984年铁路科技发展计划”。那一年,东风4B型内燃机车开始批量生产。

在学校里,杨坚坚被分到了机务班,学开火车,当时的教具是国产的蒸汽机车。1987年参加工作时,他开的也是蒸汽机车,不过是美国制造。杨坚坚介绍:“当时我们烧煤,炉床都是按照国产前进型的结构来造的,但是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无论怎么做,总要碰炉门,进不去。然后师傅说这是美国货,因为美国人高,它的炉床就比我们高。”

和自己的师傅相比,杨坚坚赶上了好时机,烧煤的蒸汽机没开两年,就换成了烧柴油的内燃机车。杨坚坚告诉记者:“以前开蒸汽机就是干体力活,上班加煤、翻煤,下班一身灰,脸看不到。内燃机先进多了,没灰但是有油,回家老婆说一股柴油味。”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从此有了Z字头的直达列车。2005年,杨坚坚开上了代号为“跨越”的电力机车,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两地。杨坚坚说:“电力机车好多了,但是电力机车还有噪音问题,我们以前上班两个人(司机)讲话跟吵架一样,听不到。”

当年下半年,作为第一批培养对象,杨坚坚去日本接受动车组的培训。那次日本之行,带给杨坚坚很大的冲击。

杨坚坚表示:“对我们而言,当时我国ZJ7制动机是很先进的制动机了。我跟(日本)老师谈这个制动机的时候,他的一句话令我们都傻掉了,他说我们的制动机跟他们现在的制动机相比已经落后了30年。”

落后需要快跑。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时速240公里的光号新干线,被问及乘坐感受时,他笑着回答:“感觉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中国铁路一日千里的追赶速度,足以让杨坚坚感到骄傲。2007年4月18日,杨坚坚驾驶着运行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站始发。杨坚坚说:“噪音没有了,瞭望更好,操作又简单,速度也更快,司机更集中,也更安全了。”

又一个10年,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在京沪线上以350公里的时速“开跑”。至此,我国不仅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自从开动车组,杨坚坚有年头没这么爬高了 (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更让铁路人自豪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土耳其第一条高铁、印尼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高铁成为一张耀眼的名片,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杨坚坚表示:“以前我们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日本,我们处于落后地位。当时学习时说,(日本)1968年开始动车组,才能达到这个速度。而我们用了多少年?486公里只用了六七年左右。”

铁路在发展、列车在提速,杨坚坚的收入也在翻番,20年间家里的房子从四十平方米换到如今一百四十平方米。而对妻子王辉而言,她最欣慰的是丈夫终于能经常在家了,“以前基本上他出去一个来回就要好几天。家里有急事,比如女儿生病,我都急死了。我一直和他说,当时找错人了。现在开了动车,今天去,明天就有可能回来,还可以。”

  杨坚坚说,眼下这五年,他最想看到高铁公交化 (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知天命之年,杨坚坚琢磨着,再过几年退休了,带着妻子和闺女出去转转,踏踏实实地做一个高铁乘客。眼下这五年,他最想看到高铁能公交化,对于中国铁路,这想必是个“小目标”,“住在嘉兴的人去上海,铁路公交像地铁一样开行,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