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向医护人员咨询保健常识。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向医护人员咨询保健常识。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多省份养老服务市场向社会资本放开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障成为各省份民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超过28000家,养老床位将近700万,但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是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大势所趋。

目前,陕西、上海、江苏等地政府已经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北省省长许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8年将着力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其中一项就是,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0%的城市街道。

福建也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壮大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2018年的目标是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6月底前完成已建养老机构安全达标和设立许可。

2018年1月23日,广东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印发,明确广东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云南对于社会资本办养老将给予土地、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张良玉介绍,云南支持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合作制、PPP模式整合改造城镇现有空闲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5年内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

“云南统筹公办民办养老同步发展,努力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张良玉说,个人和合伙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可分别申请最高10万元和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养老服务企业可申请最高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贷款给予两年财政贴息。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对社会力量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云南每年给予每张床位600元运营经费补助。云南明确各级将50%以上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用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比例不低于30%。

解决“二孩时代”学前教育痛点

收费不高的公立幼儿园上不了,收费高昂的私立幼儿园上不起,这成为“二孩时代”众多父母的难题。记者注意到,2018年,多个省份提出优先发展教育,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北京提出,坚持公办民办并重,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年内新增学位3万个左右,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

陈吉宁还强调,“强化办园者主体责任,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实施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引导家长参与管理,让孩子安全、家长放心。”

安徽的目标是,今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6%;广东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保障“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学位需求;福建提出,多渠道扩充学前教育资源,省级财政支持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健全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

浙江、广西、山东等地也纷纷用数字说话,浙江今年将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撤并一批薄弱幼儿园,全面整治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广西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0所;山东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0所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50万个以上。

在各地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当前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较重的阶段。在教育领域重点增加公立幼儿园数量与学位,抓住了当前百姓教育支出中的痛点。

创业带动就业,提质量、增收入

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以及高质量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保障。2018年,多地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立下新增就业的“军令状”,同时,计划今年采取措施,增强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带来更高劳动工资收入,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018年,河南提出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广东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掷地有声。他提出,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实施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群体激励计划,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此外,不少省份还鼓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群体收入。

比如,江西提出建立创业资金连续扶持机制,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黑龙江提出,把就业创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和创业带动就业,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

江苏提出的“富民33条”将在2018年进一步细化落实,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转岗分流职工、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拓展“互联网+”等创业新空间,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潜力。

增进人民绿色幸福感

美好生活不仅有教育、医疗、养老等“硬需求”,也有对洁净的空气、美好的环境等“软需求”。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地方两会上被多次提起。不少省份针对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

“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后,一些省份正制定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北京市两会上,陈吉宁表示,北京今年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加强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管理为目标,以细颗粒物来源解析为基础,制定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河北也提出,更加注重高质量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高质量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弘扬塞罕坝精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河北省省长许勤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山东提出,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主动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稳妥有序开展电代煤、气代煤行动。

广东将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达标天数比例达90%以上。

安徽则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不断增进全省人民绿色幸福感。”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说。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