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八千“红手印”记录四十载火车站回家“暖心”故事

中新社西安2月9日电 题:八千“红手印”记录四十载火车站回家“暖心”故事

作者 张远 党田野

在西安火车站旅客服务台,几本粘有各种汇款票据,以及印有8000多个“红手印”的记事本,静静地“躺”在抽屉里,记录着西安火车站四十余年来的“暖心”回家故事。

  资料图 春运,乘客等候上车。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这些“红手印”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为给因丢失钱财无法购买车票的旅客提供出行便利,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在银行注册账户,先以“红手印”为凭证将自己的钱借给旅客,解其燃眉之急,待旅客返家或联系上家人后,再将钱款汇入账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这些“红手印”渐渐成为封存的记忆。

“有些旅客钱包和车票丢了,没办法回家,就在我们服务台办理这个手续。这些钱有的是旅客的家人寄来的,有的则是从账户里预支的。”西安火车站值班员康倩告诉记者,转账后工作人员会拿着银行卡在附近银行取钱,而后旅客按上“红手印”,保证是本人领取,过程很方便。

在记事本空白处,不少得到帮助的旅客写下留言。家住河南漯河的杨文斌写道:“我从‘亲情账号’中拿到了回家的路费,是火车站的周大姐救了我。”

河北保定的刘安然在留言中写道:“谢谢铁路好人帮我垫付火车票,让我能够按时踏上回家的火车,谢谢你们。”类似的留言在记事本上还有很多,每一位通过“亲情账号”得到帮助的人都会在这个本子上按下一个“红手印”。

据西安火车站客运值班站长谭仲元介绍,往年春运期间每天都会有3至5个“红手印”,如今很长时间都很难见到一个。随着“互联网+智能服务”的推广,手机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旅客不需要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购买车票,“红手印”已经成为封存的记忆。

“现在倒是会碰见需要现金的旅客,微信转账后我再找给旅客现金。”谭仲元说,如今服务台新开办了微信转账业务,给急用现金的旅客提供服务。

“以前上班总会自备些塑料袋、绳子、针线、方便面,现在好了,多带现金就搞定了。”谭仲元笑称,微信和支付宝购票、转账等方式已经逐渐取代“红手印”。旅客出行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要求在春运铁路上的服务与时俱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