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如何落实好、书写好宏伟蓝图的水利篇章?本报记者专访了水利部部长陈雷。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要把握什么重点?

陈雷:在新起点上做好水利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找准主攻方向,统筹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

一是全面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扩大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水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二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加快形成人水和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着力构建民生水利发展格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普惠共享、保障有力的民生水利发展格局。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水利部门将怎样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陈雷: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强化质量、有序建设,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微并举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健全完善骨干水利设施体系。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流域骨干控制性工程建设,有序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充分发挥骨干工程辐射作用。

二是加快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按照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针对近年来防汛抗洪暴露的突出问题,集中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推进重点海堤和抗旱水源小型水库建设,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减灾综合体系,不断增强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三是着力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提质达标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抓好农村水系河塘综合治理,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大力推进水利精准扶贫,抓好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对口支援和老区建设等水利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记者:水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怎样发挥更大作用?

陈雷: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人水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必须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湖美的美丽家园。

一是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持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用水计划管理等制度,有效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加强农业、工业、城市节约用水,积极利用非常规水源。建立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节水产业发展,推动用水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二是严格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合理划定河湖生态空间,明确各类水域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途管制措施,加强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管理。科学确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水利工程调度,保障生态流量水量下泄,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三是深入开展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快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强化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扎实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小水电,促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记者: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利部门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陈雷: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以河长制湖长制为牵引,深化水利改革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推动解决河湖管理难题,让河湖面貌和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统筹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水价水权水市场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

二是以智慧水利建设为重点,强化水利创新驱动。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慧水利”,构建流域区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集成共享的国家水利大数据网络。

三是以依法治水管水为基础,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维护良好水事秩序。严格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模式创新、工程标准化管理,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