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被人们冠以“世界屋脊”的美誉。赵生秀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22岁那年,赵生秀成为了一名护士,这一干就是37年。年近花甲的她是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她患有静脉曲张多年,不能长期站立,但仍然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间,把阳光和温情带给每一位病患,带给每一个人。患者们亲切地称呼她为“高原的守护神”。
1980年,刚从护校毕业的赵生秀被分配到神经外科、急诊科。科室每年都要收治大量因车祸或其它原因所致的无名患者,这些患者入院时大多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频繁呕吐且血迹斑斑,赵生秀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嫌烦,默默地为这些患者擦洗身子、端屎端尿、清理呕吐物、打针输液……
“打铁先得自身硬!”赵生秀深知没有过硬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便是一句空话。于是,她针对急诊病房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静脉注射水平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先在自己的身上进行无数次的穿刺训练,直至练到每次都一针见血,既提高了急救速度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在医院开展的护理技术比武中,她也因此荣获了“技术能手”称号。
赵生秀有很强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她认为,学科要发展,科研是关键。赵生秀潜心研究,反复调研,在青海省率先建立起护理管理三级体系,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梳理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3次全面的修订完善,形成了符合实际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整体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152项,保障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她的创新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卡、建立不同色彩安全警示标识,革除了护理病历记录书写中的弊端,主编3部专业书籍,主持和参与完成7项护理科研项目,医院护理“三新”、科研逐年增多,仅她本人撰写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就发表了10余篇,学科水平显着提升。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她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大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克服困难在短短7个小时内组建150张床位“抗震救灾病区”,制订了护理标准,编印了《灾后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手册》,创造了高原救援史上“零感染、零死亡”的护理奇迹。
作为西宁市人大代表,赵生秀还利用各种机会为孤残儿童和弱势群体争取利益。她曾组织医院护士多次看望、慰问孤残儿童和贫困患者,为他们捐款捐物,仅她本人就捐款物近万元。贫困山区的白血病患儿、肾衰的在校大学生、长期患病的职工都曾是她的扶助对象,赵生秀不仅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抚慰,而这一切都从不留名。
“我愿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这里”,赵生秀动情地说,“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七年,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虽然在这里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收获了老百姓一个个信任的眼神。我们医护人员已经和这里的人们融为一体,大家的血脉早已凝聚在一起。我愿继续用我的微薄之力,让高原上的人们笑口常开,就像青海的花儿一样。”(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 健康报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