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北京-东京论坛于16日在京开幕。在经贸分论坛上,中日双方嘉宾就两国如何在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议题进行讨论。他们认为,中日创新领域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未来两国可在专利产品质量、创新制度和模式、养老健康等领域展开合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表示,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历史较短,但发展态势好。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在高技术产业已走到世界前列。虽然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赶超日本和美国,但在质量方面日本仍有很多可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因此双方的合作有进一步发展空间,这为双方提供了巨大市场。

“中国在不断产生新模式,”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顾问、原代表取缔役副社长木下雅之认为,近年中国创新发展速度显著,如共享经济。而日本也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双方可以取长补短。

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指出,今年博鳌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未来成长性最好的产业是养老健康。这个领域包括养老服务、养老器械和养老人才开发,医疗、旅游、人工智能、新能源、教育等方面。中国在养老健康领域未来30年的需求,恰恰是中日创新合作最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日本经验、知识和技术最丰富的领域,因此中日创新合作的新30年与过去完全不同,未来是真正的高增值互补性合作。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晓表示,在民间企业创新过程中,中日有很多工作要做。中日两国制度基础不同,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工匠精神孕育了创新精神,日本的工匠精神源于长子继承制度,这是为什么日本能拥有3万多家百年老店。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制度,因此在知识技术的传承方面有欠缺。民间在这方面合作的可持续性是最强的,同时合作空间也是巨大的。(记者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