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在广州召开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座谈会。我省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代表畅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一致认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案头卷、必读书、座右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解,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汉卿:

深刻领会新思想谱写发展新篇章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我们可以深深地领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卓越的创新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科学的决策水平、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切地体会到这一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仔细品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其中贯穿着一根主线,那就是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之路,是被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了的可行之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焕发生机活力的希望之路,是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宽广之路。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老路”是回头路、死路,“邪路”是断头路、绝路。“道路通,百业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之路,它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

提高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

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3年来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述,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应对这种变化的关键是提高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适应与引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程度主要依赖于创新驱动发展所带来的动力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表明,在全球走向创新发展的时代,创新活力越强、科技创新对增长的支撑越大、创新转化越快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就越强、也越具有可持续性。我国正在从以土地、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增长,这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流程以及新商业模式的需求比以前更强烈和更紧迫。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只有更好地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才能在新时期的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

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根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所大力倡扬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促进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和价值向导。

首先要对改革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高度的自信,要对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有高度的自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我们讲文化自信,关键是要落实在当今的文化建设上。我们要立足当代文化建设,用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善于辨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分,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大革命文化传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最终就能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宏伟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

坚持党的领导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进入新时代,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发展质量、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就是“把方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凝心聚力形成团结奋斗的蓬勃力量,共同朝着奋斗目标努力前行;就是“谋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谋划决胜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执行;就是“定政策”,针对决胜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扭住制约发展的阻碍问题,制定突破阻碍、突破难题的靶向政策;就是“促改革”,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落实决胜阶段的改革举措、改革成效、改革质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