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贵州行圆满落幕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和媒体记者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

今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和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青年学者,以及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将足迹留在了遵义会议会址、花茂村、“中国天眼”、贵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满载而归,为过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鼓舞。

在四天的过程中,中外青年学者和编辑记者认真观察、用心倾听、深入交流。他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过去五年贵州发生的巨变和网民广泛关注的热点入手,用激昂的文字、精彩的图片和动感的视频展示出“醉美贵州”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用网民熟悉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描绘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贵州行圆满落幕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活动走进花茂村。

中外青年齐点赞精准扶贫的“中国方案”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曾来到枫香镇花茂村,深入了解当地乡村的发展情况。他温情地说,看到每个人洋溢在脸上的愉悦表情,知道你们过得不错,这里的脱贫致富是比较成功的,你们对党和政府是拥护的。

2016年花茂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2607元。正是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精准脱贫,让花茂村这个贫穷了多少年的“荒茅田”成了游客眼中的乐土。

在22日的座谈会上,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谈到以花茂村为案例的精准扶贫“中国方案”时说:“花茂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它让百姓富起来的同时,针对当地特点,将田园风光、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与特色高效农业有机融合,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扶贫发展新路。相比某些村落追求单一的工业扶贫、产业扶贫,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花茂村用百姓致富 ‘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出了与贫困作战的中国方案。”

来自加纳的青年学者杜华在座谈会上也分享了他在花茂村的所见所想:“我目睹了花茂村瓷器烧制、油纸伞制作、酿酒工艺等产业的发展。这是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很好地保留了当地的文化。同时,我也目睹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都为当地的减贫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外国青年赞叹“中国智造” 国家名片带动世界发展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贵州行圆满落幕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在平塘县天文小镇的天文体验馆里观看“中国天眼”的模型。

距离贵阳两个小时外的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这个面积足有30个足球场大的巨型“天锅“,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2016年9月,“天眼”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让全球的目光投向平塘。这里,变成了一个“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地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而今,借助“天眼”的吸聚效应,平塘打造了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天文小镇,成为贵州黔南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又一样本。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贵州行圆满落幕

一名外国专家在天文体验馆里参观。

来自俄罗斯的中国日报网资深博主苏莉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天眼”后特别激动地说,这里堪称又一个“中国奇迹”,难以想象那么多伟大的中国科学家能够安于深山之中,在简陋的环境中一待就是几年,这是一件不可思议又让人无比感动的事情。“中国天眼”是人类历史上的杰出贡献,它助力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解开宇宙起源之谜,能够目睹“中国天眼”我觉得非常自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德中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集中考察贵州的红色文化与科技发展,进一步明白了我们从何而来、到哪里去。曾经贫穷落后的花茂村已经成为美丽的乡村都市。“天眼”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大跨越,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问天梦。我们应该更加坚定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即使像贵州这样原来被认为比较落后的地区,仅仅展示几个侧面也足以让世人感到震撼了。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扬帆助力。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日报网和贵州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央广网、光明网、法制网、多彩贵州网、贵阳市委网信办、遵义市委网信办、黔南州委网信办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