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7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兽药协会联合主办,以“兽药科学使用与动物源食品安全”为主题,旨在推动全行业更加规范、科学和标准地使用兽用抗菌药物,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会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人道与可持续农业项目经理储学琴就动物福利与农场福利养殖进行主题发言,并与来自兽医、兽药、政府检查所、制药企业以及大量养殖企业的各方代表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不断激发了不同角度的各种思考。来自兽药企业、兽医行业、政府审批和监测体系的代表也分别就各自细化领域内容进行发言,各方从长期发展角度得出的结论殊途同归——减少抗生素滥用、提升动物福利和健康水平、保护食品和粮食安全才是整个生态圈的共同愿景。

人与动物不再是“零和博弈”

工业革命后,人类和农场动物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动物的生物属性逐渐被生产价值替代。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普及,饲养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虽然造成了短期内的利润增长,但动物福利问题不断恶化,并且实质性导致了动物生存条件恶劣,身体健康恶化,心理压力增大。以猪为例,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均被关在狭窄的限位栏里(长2.2-2.1m、宽0.6-0.7m),无法走动、转身,而直接用于消费的商品猪,在出生后的一周内会在无麻醉或止痛措施下经历剪牙、断尾、公猪去势。限位栏和分娩栏带来的空间限制使得母猪无法自由地站立和趴卧,容易被栏杆和地面擦伤。缺少活动导致母猪肌肉群和骨骼强度下降,母猪长期处于虚弱疼痛的状态。此外,生活在限位栏里的母猪还易患心血管病、呼吸性疾病、尿路感染等。商品猪同样面临拥挤的空间、地面设计不合理引发的肢体损伤。为了应对粗犷集约化养殖模式带来的动物疾病问题,大量抗生素和简单粗暴的身体处理方式成为快速的解决方式,而天长日久动物福利标准缺失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人类食品安全的缺口,超级细菌的威胁以及大量企业陷入效益增长缓慢或停滞的困局。

然而,随着“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条不断扩张,行业生产进一步细分,分工更加明确专业,也间接导致了从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各产业环节中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正是由于多方利益相关者互相促进与监督,共同编织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动物之间已经不再是非输既赢的“零和博弈”,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彼此制衡,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稳态。以兽用抗生素为例。礼来等兽药生产企业着重强调了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不等于全面放弃抗生素的使用,如何科学、适量使用抗生素来保障动物健康才是关键。抗生素滥用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药企也会面临新型药物无法及时研发、大量科研投入等长期发展瓶颈问题。兽医等相关方表示要规范养殖用药,加强兽药使用记录监管,对出栏动物应当查验用药记录。大量动物健康问题只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式,既无法真正提升动物健康水平,也不利于兽医长期专业素质提升和及技能价值实现。兽医药品检查所等机构提出强化兽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和规范使用,要严格市场准入和分类管理。“一刀切”的减少抗生素短期内既不切实际,也无法满足养殖企业、兽医、兽药等行业的需求。养殖企业更是动物福利最积极的倡导者,领先养殖企业负责人总结,动物健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实现动物生理、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打造食品安全的金牌企业。滥用抗生素的方式虽然简单,但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无法得到保障,且动物福利水平低下也无法实现长期持续的利润产出。

动物福利,润“物”细无声

“条条大路通罗马”,动物福利作为研究人与动物之间相处之道的科学,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明了通往稳定、安全、可持续农业愿景的道路。1822年,为了避免农民在驱赶牲畜进行买卖时对动物施虐,英国国会通过了“马丁法案”,这是史上第一部动物福利相关的立法,也开创了“动物福利”概念的先河。中国自古也十分重视人和动物的平衡相处,提出了“天人合一”等思想。动物福利强调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是一种积极的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除了不言自明的动物一方,还有隐藏的、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人类。而“鸡豚狗彘之畜”的农场动物,由于与人类生产、生活天然的联系,其动物福利以及与人类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养殖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研究显示,国内消费者对高福利猪肉制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消费需求升级,动物源食品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契机和挑战,从A点到C点的突破,传统粗犷式的量级增长已经收效甚微,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养殖方式,确保动物福利和健康水平,才能逐渐探索出一个新型稳定、健康且可持续的方案。“提高农场动物的福利水平,与企业收益和人类健康是互相促进的积极关系,更是可持续农业和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人道与可持续农业项目经理储学琴说道。2015年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部分业内领先企业成功开展了福利养殖试点工作,而养殖企业代表也在论坛上反馈实行福利养殖后,母猪和育肥猪的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量显著下降,仔猪成活率切实提升,实现了动物源食品安全和企业经济利润的双赢局面。“事实上,领先养殖企业已经自发探索转型新型养殖业模式,正是福利养殖最积极的推动者,不断尝试母猪大栏饲养、养殖环境丰容以及减少或取消育肥猪减牙、断尾、去势等处理等措施提升福利水平,这正是提升农场动物福利的题中之义。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正是一个动物福利、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完美交融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必然方向。”

动物福利,食品更安全

2017年G20峰会上,二十国集团(G20)卫生部长首次举行卫生部长会议,并通过卫生部长《柏林宣言》关注全球卫生挑战、强化卫生体系、抗生素耐药性等重要议题。而在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道路上,有人类的不懈努力,也有动物的扶持相伴。从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食品动物使用抗生素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并严格规定每生产1吨肉类制品抗菌药每日使用量不得超过50克。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宣布逐步禁止养殖行业的关键抗生素。

目前中国每吨肉类制品抗菌药物使用量仍数倍于欧盟水平,为响应G20峰会号召,农业部引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规定到2020年时限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以及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政府、兽医、兽药、养殖企业以及各方面相关者的协同努力,才能真正保证中国人“舌尖上的安全”。科学使用并尽量减少抗生素已经成为行业内近年来的必然趋势,动物健康与人类食品安全的紧密联系愈发受到重视。福利养殖强调保证动物的基本需求,在工业化大规模养殖的情境下,将动物从无法转身的笼舍中迁移至大栏养殖,保证适当的生活空间,并不是不切实际的高奢“散养”,而是科学、高效的工业化养殖水平进步。采取了福利养殖措施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未增加,产品质量有所提升但价格并未因此上涨。此外,由于福利养殖提升了农场动物健康,降低了大规模疾病的暴发,从而也促进食品供应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鸿蒙初开,天地混沌,人和动物,相伴而生。虽然生物属性、生存方式不断衍化,但人和动物的命运休戚相关,始终紧密相连。动物福利是动物和人类相处之道,既是美学、爱学,更是科学。合理福利养殖、动物健康、减少滥用抗生素以及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正是通往人类和动物和谐关系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