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

不用担忧

应对退化,

大脑重塑做出调整

有了手机、电脑,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达到基本生活需求。无论坐地铁还是走路,常常看到很多低头族。有研究者警告说,而今人类的大脑正不断地被智能科技“大幅重塑”。此话一出,有不少网友都在担心自己会因此而“变笨”。

然而对于这份忧虑,蒋教授却给出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人类的大脑很“聪明”,会随着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当今科技的进步并不会导致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发生“退化”。

“其实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就是要不断顺应新的变化,现代人和几百年前的祖先相比,体格和肌肉的力量是下降的(长期的体育锻炼的人除外)。尽管现代人大脑的部分功能下降了,但智力是提高的。”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人,无论是在锻炼身体、排队买东西或者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甚至在晚饭闲聊的间隙,都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完成一些工作,这就是智能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此不必过度恐慌。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增加,的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蒋教授认为,虽然说高科技使得人们“越来越懒”,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高科技产品的不断使用,逐渐重塑了我们的大脑,我们因此变得更加‘眼疾手快’。”

话题延伸

大脑具有可塑性

广州日报:有研究者提出,科技的发展就好比一场革命,数码科技大爆炸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方式,更在人的大脑里造成剧变。那么我们的大脑,是否具备改变自身以回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蒋斌:是的。人出生后,各种感觉经验刺激(如声、光和触觉等),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等不断改变我们的大脑,使得大脑内部的神经网路顺应这些感觉刺激或技能训练,并留下相应的“印迹”,最终造就一个高智力、高技能、富有创造力的人。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可以被外界感觉经验所改变的能力,称为“大脑可塑性”。

广州日报:您所提及的人类大脑具备“可塑性”,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变化而发生改变。请问有哪些具体的呈现呢?

蒋斌:大脑中神经网络的结构重塑发生非常快,如将人的食指和中指用胶水粘在一起,一天后就发现大脑运动皮层与手指的对应关系已发生了变化。将多年演奏小提琴的人与未接受任何音乐训练的人对比发现,当刺激左手小指的时候,有长年小提琴训练的人比未经训练之人激活更多对应的躯体感觉皮层,而且激活区域的大小与学习小提琴的起始年龄呈正相关,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广州日报:麦克马纳斯说,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可我们并不善于实现它们。或许科技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神经重写”?

蒋斌:人类的大脑其实潜能无限,比如说“盲人有较强的听觉和触觉”“聋哑人有较强的视觉”等,都证明了大脑在外界环境变化之下可以做出相应改变。在高科技飞速发展之下,高科技产品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脑同样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去适应,让人类更好地适应已经发生改变了的新环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