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才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2004年姚期智回国后,建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但团队建立后,他发现团队里新招来的研究生科研能力都不够,以至于这些新人来的头一年仍在补课。

“国内本科生的聪明才智确实是世界一流的,特别是国内一流大学,比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国外名校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创新能力却相对不足。”姚期智说,他在国外大学经常看到国内来的学生。但令人震惊并惋惜的是,这些来自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很多该学的没学,创新思维薄弱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因此,姚期智下定决心:给这些学生一个更富挑战性的环境。

2005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正式成立,姚期智主张,让学生发现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将来不管就业还是深造,都沿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在他的主导下,“姚班”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逐步确立完善,姚期智亲自主讲国内首个计算机理论课程,传授他最擅长的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复杂性领域。重新构建的本科课程体系全面覆盖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并突出了与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互补性。

多年来,“姚班”培养了大批青年才俊:他们当中有被誉为中国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第一人的“楼教主”楼天城,有被选为福布斯全球30位30岁以下金融天才的邹昊,创立了光流科技的胡伯涛,还有旷视科技三位联合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

“‘姚班’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创新变成了习惯,上学时每周都会有老师介绍前沿领域和方向,探讨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这种思路被培养成了习惯,延续至今。”“姚班”毕业生、旷视联合创始人杨沐说。

姚期智说,他希望清华的环境能让大家减轻压力,更多感受到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世界最顶尖的创新者。

事实上,做出世界最顶尖科研成果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已经被姚期智播撒到每一位“姚班”学生和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心里。

不离开科研一线

2010年年底,姚期智牵头成立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理学两大学科方向交叉建院,在国内属于首创。

虽然身份与职责一再变化,但姚期智一直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绝不能让自己从科研第一线下来。“因为只有自己在第一线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才能够给其他年轻教授提供一个标准。况且,离开研究岗位后感觉会不一样,对事情的判断也会发生偏差。”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辰晔曾感慨:“姚院长以科研为一生的乐趣,至今仍奋斗在科研一线,这几年持续发表了多篇重量级的论文,这一份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实在让我更深地理解到这一份执着,便是匠人精神。”

对于科学研究,姚期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这就像在原野上无拘无束地奔驰。每一位能做好研究的人都曾体会过这样的感觉。”

这种醉心于研究的感觉,让姚期智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他喜欢的科研方式是这样的:在一个领域做出两三篇重量级论文后,就换到一个新的领域。

过去4年,姚期智一直在关注计算经济学领域的博弈拍卖理论,这让他深感快乐。现在,人工智能理论成为他又一个新目标。“你们可以等等看,两三年以后,我能不能对大家有所交代。”姚期智笑着说,自信坚定一如既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莹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