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亲属排队上轮渡 夏莹 摄
在活动仪式环节上,江葬从最初简单的骨灰撒江,到后来的馆内集体悼念和轮渡撒江仪式,仪式感越来越强,近年来,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多一些创新,仪式中大胆运用了“小提琴现场演奏”、“心愿卡片”、“放生祈福”等新的形式。
洪家四位老人与父母做最后的告别 夏莹 摄
“我想让我的先生能够落叶归根,重回故里。”杨松是此次江葬仪式中最后报名的一位家属。她告诉记者,先生陈茅是南京人,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所里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在2014年,身患胰腺癌的陈先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决定在去世后将遗体捐出,用于医学研究。他曾嘱托妻子,要将他生态葬,杨松也在今天完成了他最后的遗愿。看着先生的骨灰落入江中,她默默地说道,“陈茅,回家吧。”
工作人员为逝者亲属整理黄围巾 夏莹 摄
人群中,四位老人的念叨让周围的人不禁潸然泪下。“爸爸妈妈,你们走好。”他们用手抚摸着骨灰袋,与父母做着最后的道别。据亲属洪敏介绍,他们的父亲于今年5月去世,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在11月将有江葬仪式,他们毫不犹豫报了名,还将母亲的骨灰一并拿来,四位老人现居西安、上海、厦门三地,为了送亲人最后一程,他们从各地赶了过来。
杨松及其他亲属手持菊花默哀 夏莹 摄
据合肥市殡葬管理处处长丁启河介绍,每年合肥去世人数达一万两千余人,而平均墓地价格在三万元左右,选择生态葬将会大大减少用地与资金支出。
如今,合肥市政府为了倡导生态葬,推出了各种便民政策。合肥市民政部门在大蜀山文化陵园竖立了江葬纪念碑,逝者家属可将亲人的名字免费刻在纪念碑上,方便家属前去悼念。同时给家属颁发江葬证。未来,合肥市殡葬管理处或将组织家属前往长江安庆段开展祭奠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