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杨波皮肤黝黑,过去7年,他一直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驻村第一书记。“我是一名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普通青年,是国家战略的参与者,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杨波说,“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没有旁观者。”

海嘎村坐落于“贵州屋脊”韭菜坪的半山腰,是一个“藏在”石旮旯中的村寨,也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3月,杨波第一次坐着摩托车颠簸着进入村子时,曾陷入了迷茫,不知如何带领村子发展。

当时的海嘎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手机经常没信号,接打电话要跑到山头上;一座座大山阻断了海嘎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让这个小山村几十年没变过样。

其实,背靠韭菜坪景区的海嘎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很多年来交通是制约海嘎村发展旅游业的瓶颈。

修路,是杨波来到海嘎驻村最想干的事情。在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一条双车道的水泥公里铺进海嘎村。村子一年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今年过完春节,村里28岁的青年王红有并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他觉得大干一场实现致富梦的时机已经到了。

“中国强了,我们海嘎也不会落后。”杨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扶贫惠民政策从中央出发,在这个乌蒙山深处的小山村落地开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