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桔园掩映一栋栋青瓦红墙村居,宽敞的水泥路面满载柑橘的运输车来回穿梭,白色的太阳能路灯串成条条直线,秋风送来醉人的橘香……10月19日,宜都市高坝洲镇大战坡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扑面而来。

有谁相信,几年前,大战坡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喝的黄沙水,走的泥巴路,领导怕到村,干部怕入户。大战坡村靠什么实现美丽蜕变?

实事化解“千千结”

大战坡村8个组、800多户、3000多村民,曾是宜都市有名的柑橘专业村。90年代,以党员个人命名的“程启木双带工程”被省委组织部树为样板。但前些年,因土地承包纠纷,有村民多次赴省进京上访,“两委班子”难以正常工作。

2007年,高坝洲镇党委实行以老带青,调整该村“两委”班子。新班子走访了564个农户,记录了三大本、近400页的民情日记,收集意见6大类、39条。

从村民最盼、最怨的实情着手,化解“千千结”。通过村建主网,户建支网,一次性解决了全村1400多人的吃水困难。争取80万元的增压扩容设备,满足了居民和民办企业的生产生活用电。通过一事一议、乡村道路改造等部门资金扶持,硬化道路9.8公里,极大地畅通了主干道出行。村集体一处果园,经营人长期拖欠承包费,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经过清查承包合同,清收了历欠款,还耐心解决了7宗土地纠纷“老大难”。

村民赵春生用“两委班子不得闲,千方百计筹到钱,桩桩实事暖心田,农家旧貌换新颜”的顺口溜,表达出乡亲们的舒坦心情。

品改拓宽“柑橘路”

林红斌是村里的柑橘技术员,今年他带头把自己的温州蜜桔改为从四川引进的“爱媛38号”新品种,为给新梢“立柱固枝”,光买竹杆就用了1700多块,请工用了5000多块。

55岁橘农程仁强尝到了品改的甜头,信心大增,今年他家橘园主要品改“三个”上海市场最受欢迎的品种。老程的儿子程文在上海市一家生物仪器工程制造企业里从事研发工作。2016年9月,程文在微信上开通了微商,专门销售大战坡村柑橘,当年纽荷尔、特早日南一号、爱媛38销售6000多公斤,获纯利6万多块,爱媛38每公斤卖到了16块。

大战坡村有柑橘6000多亩,为带动产业升级,村里重点支持承包户、将200多亩果园场的温州蜜柑全部高接换上了爱媛38号。去年大战坡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财政投入300万,宜都市政府整合资金1000万,为了美丽乡村更美,市财政局局长廖贤才和镇党委书记刘昶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把脉。全村共新建桥梁8座、硬化公路35公里、整治堰塘20口、村公路由3米款扩宽到5米。如今,村民到桔园脚不沾泥,在国家柑橘公园核心地带还建起了一个气派的橘园观景台,千亩橘园风光尽收眼底,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品改推不动,现在大家自发搞品改,今年全村已经有1000多亩柑橘完成了嫁接。”村党总支书记赵云感慨。电商催生“荷包鼓”

为了使村里的橘子更符合市场需求,去年,村干部肖飞带领村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5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在柑橘销售市场,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谁就能赢得先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大战坡村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柑橘管理营销模式。据肖飞介绍,大战坡村100多户村民开通了电商,“儿女在外地工作之余运营电商、父母在家包装发货”的销售方式迅速兴起,与传统渠道相比,柑橘每公斤多卖出4元以上,200户橘农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橘农根据前年的电商销售数据、本地土壤条件和新品种试种情况决定柑橘品改方向。今年肖飞注册成立了电商服务公司,在高坝洲集镇选租门面,开设柑橘营销网上课堂,吸纳一批有创业信心、勇于拼搏的青年人抱团闯市场。“我们不仅要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售出去,而且还创出自己的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质量、统一服务,提高宜都柑橘在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品牌知名度。”

201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8500多万,村民人均纯收入20080 元,五成以上的农户购买了小汽车。

红旗流动“户户抢”

该村推选出40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兵农户,颁发流动红旗。

走进大战坡村三组的流动红旗户龚心山家,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印着“勤劳致富带头户、遵纪守法示范户、环境卫生文明户”三行大字。这面红旗让龚心山难掩内心的激动:“自从红旗进门之后,我每天都要整理一下。今后,我们全家要按照上面的几个标准,继续努力,争取把红旗一直留在家中!”

工人身份的廖贵伍退休在家,他一有空就到村级主干道路边捡垃圾,“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既美化了出行的环境又锻炼了身体,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在他的影响下,很多村民也自发加入到环保志愿者行列中来。

10月18日,大战坡村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共同收看十九大转播实况,习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战略,这“20字方针”让全村3000多父老乡亲更加坚定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选择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