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青年眼中的“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 2017-10-23 09:21:27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 白羽 谢智颖 | 责任编辑: 殷晓霞

关键词: 青年,一带一路,友谊

10月1日,许久未弹出信息的微信联络群里突然蹦出了巴基斯坦小伙儿阿里的祝福——“Happy Chinese 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1个多月前,他和群里的近200名青年代表在中国相识。他们都是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以下简称“上合青年交流营”)的营员,来自印度、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12个国家。8月底,他们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开启了文化交流之旅。

笔者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选拔的校媒记者,有幸参与全程,见证并记录这些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青年人之间的故事。

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里结下友谊

营员们的首站是中国上海。

来中国留学已经两年的阿里不仅能用中文和中国伙伴轻松对话,在上合青年交流营中,他经常热情地给中国朋友展示他用手机软件自带的贴纸拍的卖萌自拍。来上海参加活动前,他正迷上一部中国电视剧,“沉迷”追剧的他表示:“这部电视剧就是在上海拍的,我一定要去第一集里出现的外滩看看。”

参加上合青年交流营之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李泱泱从未接触过俄语,她在素质拓展活动中被分到了俄语国家组。但龙舟竞赛后,李泱泱在朋友圈里写道:“听不懂俄语的我也学会了‘左边、右边、谢谢’”。在晴朗开阔的东方绿舟,说着不同语言的年轻人之间原本因陌生、羞涩、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冰”,正在悄悄融化。

“破冰活动”营造的轻松氛围,使各国青年代表们在参加接下来的论坛交流和观光游览时,更主动地打开了“话匣子”。

在青年交流论坛中,来自阿富汗的青年代表马弟全神贯注地听着来自各个国家代表关于文明对话和人文外交的分享演讲,并掏出手机拍下照片留作纪念。谈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时,他认为破冰活动的“水到渠成”游戏更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缩影。

“水到渠成”游戏中,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被随机分配、组合成一支支队伍,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手中的管子和他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长通道,才能让唯一的小球顺利滚落进桶里。“我和同队的成员虽然语言不通,但却在游戏的配合中逐渐熟悉起来。我觉得‘一带一路’也是这样,不同国家的官员、商人、民众被这条‘路’串联起来,通过彼此的合作与交流,逐渐形成一条友谊的纽带。”马弟说。

除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在上合青年交流营里,还随处可见一群带着红色证件、和外国代表热情交流的年轻面孔——志愿者。他们来自中国不同的高校,负责上合青年交流营全程翻译、协调和陪同等重要工作。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志愿者成章在交流营里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带领伊朗代表团。集合完毕后,同队的志愿者提议,“今天是成章的生日,我们一起唱首生日歌给他吧!”一首英文版的《生日快乐》结束后,热情的伊朗朋友们又为成章唱了一首波斯语的祝福歌曲。

“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和他们一起跟着节奏拍手,我的情绪很快被感染了。”成章说,“他们还帮我起了一个波斯语的名字,叫Koorosh,是‘太阳’的意思。”

送各国青年代表团返程前,他收到了一张用巴基斯坦语、蒙古语、阿拉伯语等12国语言写着“我爱你”的心形卡片,他在朋友圈里写道:“这是一份来自上合青年们的特别礼物,送给自己,也送给今天所有的朋友。”

街头巷尾感受文化交融

走在极具老上海风情的城隍庙、豫园,站在现代化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下,外国友人们人手一把仿古折扇的情景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些扇子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在分组参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时的“惊喜收获”——在参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最后一站,代表们体验了一把中国画学习和再创作的乐趣。

朱红、赭石、墨绿……青年代表们摊开折扇、手持毛笔,有模有样地照着国画老师的示范,认真描摹着展板上的兰花图案。第一次与中国水墨画“亲密接触”的新奇体验,激发了俄罗斯姑娘玛莎的创作灵感。她先用细头毛笔勾勒出山峦、海鸥,再将靛蓝色在折扇空白处晕染开来,意境美和浓烈美的结合颇显大胆,却又有种别样的和谐。

哈萨克斯坦的在华留学生达尼科夫·艾扎特,拿着自己刚完成的“艺术创作”兴奋地展示给坐在一旁的中国朋友,上面分别用“中国红”和哈萨克斯坦国旗的浅蓝色工整地写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友谊长存。

北京的交流参观之旅虽碰上了雨天,但青年代表们的热情却未有丝毫减退。冒雨登上居庸关长城的俄罗斯代表罗孚德,在休息间隙打开手机进行直播。他找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平台后,一边将手机高高举起试图拍到从高处向下眺望的风景,一边用英语兴奋地解说道:“虽然现在雾气很大,拍摄不够清晰。但我发誓这绝对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令人震撼的景色!”罗孚德喜欢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他在中国遇到的有趣瞬间。他给笔者展示传在社交软件的照片,那是他在中国收获的珍贵记忆。其中一张照片上,他兴奋地咧嘴笑着,背后是雨雾中依然游客集聚的太和殿。

在笔者看来,音乐是上合青年营里能够跨越语言沟通障碍的事物。在临行前的欢送会上,中方代表作为东道主,率先演唱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曲目《我心永恒》。接着,在蒙古代表热情奔放的马头琴演奏中,各国青年代表们纷纷起身,脱掉西装外套、换下高跟鞋,一起在舞台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跟着节奏跳起了舞。两个带着吉尔吉斯斯坦民族特色帽子的小伙儿,更是不停地鼓励在一旁围观的朋友们:“不要害羞,快来加入我们一起跳舞!”

青年故事会中讲述有关“一带一路”的故事

“雪豹是国家的象征,是友谊的象征。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友谊,将会像雪豹一样强而有力!”在200余名青年代表的注视下,一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年轻人走上讲台。他手中捧着一个神态逼真、呈奔跑姿态的雪豹雕像,讲述着雪豹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8月28日,作为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的最后一项议程,“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国的青年代表带着精心挑选的物件走上台,分享自己身边的“一带一路”上的故事。

伊朗姑娘阿波尔法兹·马拉耶日是应用科技大学讲师,她带来的是一件无形的礼物——一段古朴而优美的民族音乐。她认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应增进文化交流、相互帮助。“各个国家需要共同合作,奏响交响曲,而不是独奏曲,这也正是丝绸之路的意义所在。”阿波尔法兹·马拉耶日说。

“为了将来的区域间合作,我们从蒙古带来了一些礼物,这些珍贵礼物的其中之一就是‘马头琴’”,蒙古国的青年代表解释,对蒙古人民而言,马头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乐器,并且被当做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我也想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应成为促进不同国家与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推力。”

来自俄罗斯的青年代表带来一套火车上使用的茶杯,他们解释,这套茶杯象征着丝绸之路框架内连通中俄的跨西伯利亚铁路线,而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到莫斯科的铁路也将开通;阿富汗代表则带来了蓝色的阿富汗玉,“这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交易商品,蓝色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青年教师宋泽章分享了他和“俄语”“石油”的故事。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的留学生,他在2011年赴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硕博连读。他提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两国合作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俄学生互访交流。“作为国家在‘一带一路’上培养起来的教师,我希望未来能投身到‘一带一路’能源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宋泽章说,“我也希望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来自巴基斯坦的青年代表则带来了本国的茶叶和点心,她们认为在当下,文化、梦想、机会与想法必须进行分享。“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我们都希望上合组织的发展能走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

故事会上,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国的青年代表都提到了丝绸之路的悠长历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交流,互通互融的重要性。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