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一个个重点项目如火如荼,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行行绿树郁郁葱葱,一片片水塘清澈见底,一盏盏路灯明亮闪烁,一件件惠民实事温暖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幅幅跨越发展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都是党的政策好”
刘继增是鹿邑县邱集乡夏庄村人。25年前,正在上高中的刘继增感觉令他一直疼痛的腰病加重了,经常直不起腰来,家里人拉他到医院诊治,由于病拖得太久了,刘继增卧病在床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徐茹琴和其他传承人正在制作虎头靴、虎头帽。王利军摄/光明图片
近日,记者探访刘继增的家。秋日的阳光洒进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两棵石榴树上硕果累累,刘继增倚在床头,十分热情地打招呼:“我现在没事就看一些养殖方面的书,还真有用,去年我家两头老母猪,总共才生了5头小猪,今年光头窝就生了14头。前不久,张胜前书记又给我上学的儿子协调帮扶了5000元助学金,可帮了俺家的大忙了。有党的好政策,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刘继增说,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张胜前的联系帮助下,他的妻子到附近超市务工,自己享受到农村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上学的子女享受到教育补助,尤其是到户增收的光伏发电、能繁母猪产业项目,让刘继增一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党把我们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我们就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一定当好老乡们的主心骨,使出绣花功,真扶贫、扶真贫,携手一起奔小康。”回顾两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张胜前感触良多。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苦干实干抓脱贫攻坚,让更多贫困群众早日脱贫。”鹿邑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刚说,“我们要尽快推动一批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戴上‘文明帽’,率先实现小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了”
“我们从十三四岁就会这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手艺。”在宋河镇文化站,66岁的徐茹琴和几个老姐妹正在赶制一批北京来的订单——50套虎头靴、虎头帽。
徐茹琴现在是鹿邑县传统手工艺虎头靴、虎头帽的传承人之一。一般需要4到5天,一套栩栩如生的虎头靴、虎头帽才能手工缝制出来。
虎头靴、虎头帽所独具的地方特色,优秀的传统制作技艺,以及本身所具备的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不仅吸引着周边广大客户,还远销到北京、杭州、桂林等各大旅游名城,成为民间艺术收藏家们争相选购的“珍品”。
十八大以来,鹿邑县实施“产业兴遗”,不断加大老子庙会、打铁舞、老子养生拳、虎头靴、虎头帽、黑陶、剪纸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其市场化运作,赋予文化传承发展新活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形成厚植传统文化基因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相统筹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格局。
“鹿邑县近几年来致力于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先后培育出陈方花轿村、赵营竹画村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的专业村。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鹿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卫东说。
“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美”
10月5日晚,华灯初上,在鹿邑县高集乡王屯村文化活动广场,一群大婶混搭着年轻小媳妇,随着欢快的旋律舞动……
而在4年前,王屯村的生活环境却怎么也让大伙乐不起来。王屯作为养猪专业村,虽说鼓了大家的口袋,但村里大街小巷污水横流、道路狭窄……条件稍好的村民都盘算着要在城里买房。
2014年,王屯村党员、群众推举王建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首先想把村里的环境整治好。
“喊破嗓子,不如党员先干出样子。”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们连开了两天会,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
第一天上工不到10个人,第二天10多人,第三天30多人……最多的一天义务出工达600余人。大家有了积极性,想法也就更大胆了,街道要拓宽、墙体要美化、活动广场要建……工程量大,但村民没有畏难。93岁的老党支部书记秦超众坚持每天带领全家17口人上工地;69岁的老党员王可彬将自家的一处宅基地无偿让给了集体。全村37名党员个个干劲十足……
“党的十九大马上就要召开了,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爱党护党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谈起今后的发展,王建立信心满满。
如今,王屯村变身为街净、景美的美丽乡村。“在鹿邑,像王屯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鹿邑县委书记梁建松说,“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