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

发布时间: 2017-10-13 14:38:21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吕晓勋 | 责任编辑: 殷晓霞

关键词: 留守儿童,大家庭式,关爱

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因为有一些基础数据较为滞后,也不太精准。10月10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须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录入、审核报送工作,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建立起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

留守儿童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多年,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教育情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倾注了很多的关爱,也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处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留守儿童倍加关切,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既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缺乏对基础信息的动态掌握,有些陷入贫困、辍学境地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社会视线之外,甚至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这几年,随着数据收集手段的丰富,各地也想出了不少办法,将更多的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比如,有的地方为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并与公安机关报警平台和天网工程无缝对接。有的地方研发了留守儿童工作大数据平台,由县级总调度、乡(镇、街道)监管、村(居)委会动态管理,具备GPS定位、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而覆盖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能大幅提升关爱、保护、帮扶留守儿童的精准度。

建立信息系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用好这个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怎么判定留守儿童就需要仔细斟酌。去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开展了一次摸底排查,结论是全国目前仍有902万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不少人已经辍学或者尚未登记户口。这和此前一些部门和机构得出的数据有较大差异,这不排除有统计口径的问题,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把这个系统建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要真正做到保持开放、动态跟踪,才不会遗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采集哪些信息,不采集哪些,也要在实践中摸索。从帮扶的需要看,除了留守儿童本人的情况,可能还要掌握一些周边信息,比如监护人、学校等等。值得肯定的是,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一开始就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既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又不至于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被标签化。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个良心工程,更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因此,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设施,还应对社会开放,最终建成一个社会都可以用的公益平台。以前就有这样的尴尬,有些公益组织去帮助留守儿童,却没办法拿到确切数据,只能自己去调研收集,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就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合作。

关爱未成年人,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需求,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并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