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吴晓玲副局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郭天虎 摄
中国网10月13日讯 (记者 胡永平)“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强则种业强,种业强则农业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种子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农业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表示,十八大以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企业主体地位的建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谈到种子企业,吴晓玲说,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企业存在多小散弱的问题,为了发展现代种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8号文件,明确了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这几年,农业部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新品种保护,为企业特别是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开通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另外,还强化种业体制改革,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促进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同时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种业的科技人才、科研资源向企业流动。我们还强化政策项目的扶持,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免征所得税,通过建立现代种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种业,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吴晓玲说,这些年,通过农业部不断地努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可以说,我国的种子企业有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现在种子企业数量已经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减少到4300多家,减少了一半,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再有,前50强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35%以上,这比五年前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
通过这些数字说明,我们企业“多小散”的状况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善。同时,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加强。这几年由于政策好,鼓励企业创新,企业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据统计,现在企业前五十强每年的研发投入能够达到13.8亿元,已经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4%,应该说非常接近国际上的研发投入。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和自身相比,新品种保护的申请量比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同时,从2016年开始,企业申请新品种权的数量已经超过科研单位。
在品种审定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开始显现,目前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超过一半是企业选育的,水稻有超过2/3的品种是来自于企业,这说明,现在种子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有显著提高,企业不光是市场的主体,现已成为育种创新主体。
另外,我国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注册资本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比2011年增加2倍多。现在上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有10家,新三板挂牌的有45家,这些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已经超过千亿元。现在种子企业已经不光是以前的开门店、卖种子,现在大量投入提高科研、检验、加工等能力建设。
吴晓玲说,一些大型的种子企业还从国际上引入高端人才,这几年也达到了80多人。而且这80多人里面,有不少是在国际跨国公司工作、有国际化经验的先进人才,他们进入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竞争能力。“以前的种子企业就是卖种子,现在的企业由卖种子向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这方面转化,不光是卖种子,还提供技术服务、种肥药一体化全程种植方案,业务向全产业链逐步延伸。”
吴晓玲表示,随着种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种业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种子企业将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形成一到两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种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