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于亚妮
“叔,我在写你们的爱情,怕一小篇文章写不好。”在河南万仙山郭亮村农家乐“明苑楼”入住的第二天,澎湃新闻记者跟老板说。
老板申常青乐呵呵的,指着屋里正在午休的妻子,“有困难找你阿姨。”
说“午休”,也是下午4点多了。妻子王春莲忙完客人的午饭,把房间换下的床单洗好,趁晚饭前休息一会儿。
她也是个欢喜的人,客人们有事问她,搞不清楚时,总笑盈盈地让客人去问她丈夫,“他都清楚。”
2017年十一黄金周,多数时间万仙山景区都在下雨,村里的农家乐生意不如往年,可“明苑楼”天天都是满房。
他们的店面不在显眼的位置,客人大多是熟人介绍来的。有人冲着他们的诚信服务来,也有人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来。
“爸爸调皮吗?厉害吗?”
在河南万仙山景区,有一段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挂壁公路——郭亮洞。
山下郭亮洞入口。
之所以被称为奇迹,是因为这段1200多米的公路,是村民们在没有电力、没有机械的条件下,靠炸药和铁锤,历时5年零2个月,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来的。
这个村庄叫郭亮村,村民世代生活在高达二三百米的垂直悬崖上,下山要走天梯。天梯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由在90度角岩壁上凿出的石坑组成,一面临空。
用担架抬病人下山、孩子们上学、扛几百斤重物,都要走天梯。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坠崖。
夫妻俩开的农家乐墙上,挂着介绍父亲的相框。 夫妻俩开的农家乐墙上,挂着介绍父亲的相框。
1972年,村书记申明信决意为村民修一条下山之路。《绝壁长廊——郭亮洞是这样凿成的》一书中,记录了当年申明信的决心,“计划干十年,十年修不成,就修二十年,这辈人修不成,下辈人接着修。”
修路的核心力量是“十三壮士”,其中一人叫王怀堂。他爱看书,肯钻研,是村里的能人。申明信给他安排任务——测算出山的路从哪里修,凿多长的洞才能到崖底。
王怀堂不仅仅是郭亮洞的设计者,点炮、除险、系绳下绝壁,也都样样争着干。不成想,在修路的第三年,他不幸坠入悬崖。
开始修路的1972年,是王怀堂成为父亲的第一年,他喜得女儿王春莲。坠崖的1974年,王春莲三虚岁,还没来得及记住父亲的模样。
她只记得村里给父亲开了追悼会,全村人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