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家人怎么看这件事?

王炳效:我妻子一开始有些反对,担心会不太安全。但她也没有很强硬地反对,只是经常会提起这件事,我都会耐心解释。我父母暂时不知道这件事,但我估计他们知道了也会理解。

新京报:捐献的过程怎么样?

王炳效:我们是9月21日到达北京,提前几天打了动员剂。打了动员剂之后身体稍微有些不适,但很快就消失了。27日整个捐献过程大约4个小时,我是平躺在床上,两只手都插着管子,不能移动。我同事和工作人员都在旁边陪着。捐献完毕后手臂有些麻木,但没有其他不适。

新京报:会关注受捐者的情况吗?

王炳效:没有刻意去想这件事。重要的是能救人就行,不管是谁,能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如果我在山西捐献,我肯定谁都不告诉。但这次因为涉外,需要来北京,身边人大多知道这件事,他们都持肯定态度。

■ 背景

第6766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炳效是中华骨髓库第6766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于每个捐献者而言,走到成功捐献这一步并不容易。

左彤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最大的难度在于配型,配型成功率在十几万分之一。据介绍,中华骨髓库库容已超过236万人份,但如果碰到难找的配型,很可能找遍这236万人也找不到。

与配型难相伴随的,是漫长、繁复的配型过程。在中华骨髓库官方网站上,捐献造血干细胞从捐献者申请入库开始分为十个步骤,包括信息及检测数据入库、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相合再动员、再次留血样进行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等等。据山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整个过程为3至5个月,而中间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无法通过,均不能成功配型。

此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临捐时反悔和流失,也是造成配型难的原因之一。左彤介绍,随着近年来的大力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这一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被部分大众理解为损伤身体元气,会受到家属、朋友的阻力。

所以,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有效的办法是,每一位志愿捐献者的登记时要认真了解血液科学知识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熟悉捐献流程,做好配偶和直系亲属的思想工作,再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登记表》,以保证有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与其配型相合时能够义无反顾地实施捐献。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卢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