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沈嘉)在距中南海约6公里之外,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莫斯科餐厅,这是许多北京市民亲友相聚之地。在政论片《大国外交》的镜头下,这家餐厅也是浓缩中俄之间“山水相连、毗邻而居”的友谊地标。
过去几年来,中俄之间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外访足迹中,俄罗斯是他落脚最多的地方之一。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2013年3月,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家。在次年举行的索契冬奥会上,习近平又对俄进行了“点穴式”访问,被外交界人士评价为“中国外交实践又一创新之举”。
站在中国外交的整体棋盘考量,中俄关系是本届高层运筹新型大国关系的生动典范。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布局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框架。春秋五易,习近平的出访足迹,遍及了主要大国的政治心脏。
中美方面,从奥巴马在任时的“庄园会晤”“白宫秋叙”,到特朗普时代的海湖庄园握手,习近平与两任美国元首的会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指明了方向。“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的这一回复,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上的“大局观”。
中欧方面,从柏林、巴黎到伦敦,从临近北极圈的芬兰赫尔辛基,到欧洲腹地的捷克布拉格,习近平一路沿着迎宾红毯推动了“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生根,促进中国与西欧、中东欧关系更加平衡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认为,纵观过去五年,中国的大国外交政策“更加稳健,更加具有进取精神”。他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高层所秉持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已成为引导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统计显示,过去五年中,习近平出访了28次,年均出访时间超过一个月,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
这些出访目的地中,有逾三分之一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拓展至“大周边”范畴的南太平洋。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凌胜利认为,从一系列外交行动看,“本届领导层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凌胜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周边外交的密集步伐相伴的,是中国领导人推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机制。
在新理念方面,包括亚洲新安全观,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亲、诚、惠、容”指导思想等。在新举措、新机制方面,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主导筹建亚投行,创建澜湄合作等。凌胜利认为,这些创新实践,“展现了中国外交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
此外,习近平也高度重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他曾引用“独行快,众行远”的阿拉伯谚语说明合作共赢的道理。
在一次次出访中,习近平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同阿拉伯国家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拉美国家共同打造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建立中拉论坛,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
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这是习近平为当代中国标注的历史新方位。
外交人士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出访足迹,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本国和当今世界关系的战略思考轮廓,为当代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
滕建群分析说,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将围绕国家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保障复兴的进程来展开,这个总体方向已经明确。
凌胜利认为,以中共十九大为新的起点,中国将续写尚未完成的大国外交使命,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继续奋发有为,实现中国外交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的重要转变。